《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为家园合作的主要实施者,幼儿园教师的新角色有哪些呢?戈夫曼认为,角色是一种借之行动的制度规范,社会角色既是客观的社会期望与个体或全体的主观地位与能力的统一,同时也规定了个体或全体的身份地位、行动范围以及相匹配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我们都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角色也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无论怎么变化,学习者、策划者、实施者、指导者、培训者、合作者、促进者、服务者都体现这我们的主观表现和客观期待。
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将教师的社会角色接界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三种。
1.指导者:连续性支持
受不同家庭结构和家长教育水平影响,每个家庭对家园合作共育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程度截然不同,每个家长为幼儿提供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也截然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与发展水平也截然不同,教师需要清楚幼儿的家庭背景,结合幼儿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不同类型家长提出的问题。教师需要提供教育指导方案进行纠偏、引导、协同关注幼儿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的养成,帮助家长了解不同阶段幼儿的需求,在最近发展区内为幼儿提供提升其能力、水平的适宜性支持。不断拓宽育人渠道,丰富共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譬如,有的幼儿园教师非常智慧,在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过程中,除了采取口头教育的方式,让幼儿维持室内、个人卫生清洁之外,还应和幼儿一起制作与卫生清洁相关的各类小标语,然后在教师、休息室、走廊等区域进行张贴。另外,要想让幼儿在家依然可以维持正确的卫生习惯,教师需向幼儿设置如下的家庭作用:与父母一起制作具有创意的卫生标语,然后在家里进行张贴,并拍照发到班级微信群中。促进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思考,积极的进行制作“饭前便后勤洗手,细菌病毒全赶走”、“勤换衣服勤洗澡,我是卫生小宝宝”等图文并茂的标语。促进亲子情感互动,改善亲子关系,良好习惯养成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教师还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作为主题,组织进行亲子阅读等综合活动,借助于习惯养成相关的绘本阅读等《小熊布迪系列》,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学习。
2.咨询者:连续性学习
新时代教师的核心角色还应该是咨询者。教师具备教育知识、技能、方法,往往就成为家长心中的专业工作者,这样也反过来促进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技能与方法。才能够在工作中回应、回答、指导家长的问题。
首先,幼儿园教师作为咨询者需要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对人际关系敏感,能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家长的诉说;能够做到情绪稳定,具有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能自我接纳、自我调节;具有真挚的情感,亲切、和蔼、尊重人、善解人意,易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聆听与倾诉过程中通过对方的言语和表情洞察他们内心世界;保持客观的态度,能对幼儿的反应进行客观观察等。
第二,幼儿园教师作为咨询者需要深入了解幼儿,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多与站在儿童的角度体察他们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教师更需要具体分析儿童所生活的家庭,其家庭教育方式对其的影响。譬如,教师要建立和熟记儿童成长档案,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从事职业、经济条件及其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寻找儿童存在问题的根源。
第三,作为咨询者,还需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适度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促进家长注重儿童情感与内心世界关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教育经验,在反思中产生共鸣,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连接者:连续性沟通
调查表明,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在对待幼儿的问题行为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幼儿要求不一致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教育上的不一致性,一方面抵消了幼儿园的教育,另一方面也使幼儿形成了“两面性”的性格,这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有一种连接者的思维,通过沟通实现家园合作双方的一致性教育。
家园合作是双向活动,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双方需要双向交流沟通,这是合作的前提,教师就是家园合作的持续沟通者,是家园沟通的连接者。而沟通也是家园合作成功之母。要达到家园双方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合力,需要家园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与配合。
而在实际的家园合作中,双方在沟通时还存在难以接触教育的实质,或者是双方虽就某一问题进行了沟通,也达成了某些共识,但是并没有引起双方的重视,在后的教育中也便不了了之,或者说双方并不能进行有效地配合。即家园合作还有一定程度的表面化,欠协调性。
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该坚持多信赖和理解,少写指责,首先在心理上搭建其信赖、了解的桥梁,连接起双方的教育感受,形成情感的“心流“,让这种力量持续发生在双方教育者身上,建立双方的情感连接,在共情中实现相互理解。
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还应该有意识寻找多元的媒介,让彼此共同面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是,形成一致的、互补的“技能链“,牵动着彼此,共同讨论、交流,寻找到适宜的儿童教育指导方式。
教师新角色至观重要,但也要注意家园合作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教师不能“单打独斗“。正如责任分散理论所认为,母亲和教师是教育孩子过程中需要负最大责任的两个人,母亲代表的是家庭,教师则代表的是学校,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教育的共同责任主题,应该责任共担。
综上,不论我们作为哪一种角色,教师都是要促进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会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幼儿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为其后期学习奠基,为其幸福童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