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区域设置就像我们把家庭的空间划分为客厅、餐厅、厨房和卧室。我们也要把活动室的空间进行规划,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是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功能。
根据主题的需要设置活动的空间。当我们在进行区域环境创设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我们当前的主题活动内容。比如说我们在进行“我是预备小学生”这个主题的时候。孩子们对于搭建我心目中的小学非常有兴趣,那么这个区域的空间也要相应地扩大。如果我们在进行“小汽车”这个主题的时候。可能孩子们科学区探究的内容比较多,那么相应的科学区的空间要扩大一些。比如说大班幼儿毕业典礼前夕的筹备过程中,我们的建筑区、角色区、表演区、美工区有可能会进行一个区域的联动,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调整各个区域之间的这种布局和空间,帮助孩子在这几个空间之内,有效地去衔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主题内容的进行、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班级的区域布局,这也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
刚才提到区域隔断,收放自如。因为我们现在很多班级的空间都比较小,所以区域隔断的一个标准,就是可收也可放,这样我们的弹性空间就会变得相应的比较大,孩子的活动空间也会相应的变大一些。比如说小班的娃娃家。可以使用一些纸箱子正面有可能是我们的一些厨房用具微波炉、烤箱等,背面就有可能是生活区的内容,比如说拉拉链、系扣子、粘扣、系鞋带等。一个玩具两个方向都可以进行使用同时还起到隔断的作用。还有我们的建筑区,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帮助孩子进行围拢、搭高的材料,用的时候可以把它摆出来,不用的时候,可以把它朝着墙摞起来放,又方便又美观。
充分利用好公共的空间。在活动室里面或者楼道上可以画上一些数字或者图形,请幼儿根据这些图形的内容来进行相关活动,尤其是现在雾霾天气的时候,都把户外活动调整为室内活动,教师就要积极地利用地面的这种空间来帮助孩子去创造游戏的条件。孩子们在进行搭建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大班幼儿搭建的内容会比较多,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打乱这种区域的布局,把我们的建筑区的空间调整到其他公共区域,把这些各区域相结合起来。
充分的利用好墙面和玩具柜后面,其实班里的墙面和柜子后面的可利用性也很强,他们可以变成孩子游戏或者娱乐的一个桥梁。我会在班级的一些墙上贴上现在淘宝就可以买到的黑板贴,然后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还可以把一些可以操作的材料,直接粘贴到咱们的玩具柜后面,当我们在区域活动的时候把玩具柜拉出来,一方面是两个区域之间的一个隔断,另外一方面,柜子后面也是可以提供给孩子进行游戏的。还有我们的生活区柜子后面,可以张贴一些整理衣服方法的图示,一方面是区域活动的图示,另外一方面每天中午午睡的时候,我们把柜子翻过来,就变成了生活墙,帮助小班的幼儿去学习,到底应该怎么样去折叠衣服。
刚才我们重点讲了活动区的环境创设,那么如何进行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呢。
材料的选择要围绕活动区的目标。投放活动区材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师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设置应有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保证为每个幼儿提供有效、适宜的环境,然后根据教育目标去选择材料。这样才能避免材料投放的盲目性。
材料投放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决定投放材料的难易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活动区材料。
材料投放考虑幼儿的探究性、主动性。活动区强调,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探究性的发展。在进行自由操作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材料的丰富性。幼儿是在不断操作材料的过程当中获得经验的,因此相同的内容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的年龄段,材料的层次性就要不同。比如说我们同样提供的是磁铁玩具。小班幼儿可以进行“动物逛公园”活动,在小动物的身上插上回形针,放在塑封好的纸上。幼儿用小磁铁动一动,玩一玩,看一看哪些小动物会走路。中班的幼儿可以进行小汽车开到停车场的走迷宫游戏。在小汽车的下面插上回形针,放到不同厚度的迷宫背景板上,幼儿在背景板下操作磁铁帮助小汽车开到停车场。大班的幼儿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比如说磁力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选择,很多个曲别针请幼儿利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磁铁,去发现每一次最多可以吸几个曲别针,从而判断哪一种磁铁的吸力是最大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幼儿有层次性的去探究。
总之活动区创设要动静结合、动静交替,为主题活动服务,也要尽可能的区域联动。同时兼顾活动区材料的层次性、安全性、适宜性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