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来源
幼儿进入小学后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如结交新朋友、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等等。以往我们更注重幼儿进入小学后的课堂学习,而无视他们在小学的一日课间活动。事实上,如果幼儿入小学后能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就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因此,课间活动也是幼小衔接的重点之一。幼儿园课间活动与小学课间活动存在差异,因此要引导幼儿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实行无玩具的课间活动,改变幼儿现有的活动空间、交往范围等,为幼儿适应小学的课间活动做好准备。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尝试无玩具进行课间活动。
2.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找到游戏伙伴。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平行班统一课间活动,无分区限制。
2.活动时间:每天20分钟,进行一周
3.教师准备:与其他班级教师进行分块管理,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
4.小学大课间活动视频1段。
5.大课间活动计划表每人1张。
四、活动内容
1.活动前的讨论
(1)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小学生大课间活动视频。请幼儿说一说小学生在大课间都做哪些活动?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2)师:接下来这周我们就要来体验小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了,大家对于这个活动有什么问题需要提问吗?(引导幼儿提问,如:大课间多长时间、在哪里进行、玩什么等等)
(3)教师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如:我们这一周要体验小学生每天2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在活动的时候没有老师带着大家玩游戏,全程由小朋友自己自主做游戏,有需要帮助可以来找老师等等。
2.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1)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在大课间活动时要如何安排活动的时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来到活动场地?(引导幼儿说出先喝水,再入厕,排队有序来到活动场地做游戏等)
(2)教师总结,并带领幼儿认识离操场各个方向最近的卫生间,幼儿拿出大课间记录表进行方位记录。
(3)请幼儿继续讨论,大课间要玩什么游戏?(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操场上是不能带玩具的,也不能在操场上奔跑嬉闹)
(4)教师和幼儿一起回想平时都玩过哪些户外游戏,是如何玩的,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活动时会遇到的问题
(1)教师请幼儿讨论活动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轮流说出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并与幼儿约定集合的信号,如:吹哨子。
(3)请幼儿说一说在玩的时候找不到伙伴怎么办?
(3)教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伙伴,我们要主动与身边的小朋友打招呼、发出共同游戏的邀请、做自我介绍等等,这些都是认识新朋友找到伙伴的好方法。
4.大课间活动计划表
(1)根据以上的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完善大课间计划表。
(2)幼儿分享自己的计划表。
5.活动正式开始
(1)教师提出课间活动要求,请幼儿复述,然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始体验大课间活动。(要求:活动期间不能在活动场地奔跑嬉闹,不能个人单独行动,要时刻关注集合的口令,保证自己的安全)
(2)每位教师来到提前计划的岗位,观察每位幼儿的情况,时刻保证幼儿的安全。
(3)时间到了,教师召集自己班级的幼儿,清点人数,有序排队回到班级,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总结。
五、教育建议
1.本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设计的意义,请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细细斟酌合理安排。
2.小学大课间的时间是30分钟,本次活动的时间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由短到长,如:第一次参与活动的时间可以是10——15分钟,待幼儿熟悉环境及活动方法后再逐渐加长时间。
3.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是体验,教师可适时进行有必要的指导。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