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班级和班级管理概念

所属分类:大班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5-04-17 06:58:01
班级管理最主要的用意在于让幼儿能够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控制幼儿的行为

幼儿园班级和班级管理概念

一、幼儿园班级的概念

1、 班级是一个有机体,幼儿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运用适当的方法、经过师幼互动、师师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包括:教师要在班级中有效处理其中的人、事、物等及之间的关系,以此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达成教育目标。

2、 班级具有的特性:

1)广泛性:

² 指班级内的时间与工作种类比较繁多,须想办法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与兴趣。比如:教学计划、玩教具、各种记录、材料都需要准备在先,各种突发情况都需及时处理等。

2)立即性:

² 指班级事件的快速发展,教师面对幼儿问题时,须立即做出决定,提供帮助、解决问题,不得迟疑。

3)同时性:

² 指在班级内许多事情又可能同时发生,班级教师在指导个别活动时,仍需要注意观察其他临时事件的出现,还需要提供协助、规范活动的进行并掌握时间的进度等。

4)公众性:

² 指班级是公共场所,教师的所作所为在幼儿面前一览无遗,如果教师的处置不当或判断有误,那后果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心理发展与成长。

5)无法预测性:

² 指在班级内许多事情的发生,属于意料之外的、没办法预测的。

6)历史性:

² 指在班级内累计的惯性和好的经验,可作为活动进行的基础和依据。

二、班级管理的概念

1. 班级管理的定义:

朱文雄:班级管理是教师管理教学情境,掌握并指导学生学习行为,控制教学过程已达成教学目标的技术或艺术。

    张秀敏:班级管理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效率、有创意的管理一个班级的过程。在这个班级中,学生能快乐有效的学习,并有好的行为表现,学生潜能充分的发展,教师也能发挥专业理想并得到工作上的满足,让教室成为世上都喜欢的地方。

    Kounin:

班级管理是教师借着与儿童的互动,影响儿童之教室行为和学习习惯的过程,这种师生关系,主要面对的是一群儿童的团体生活。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需要,困难与成熟度,形成一种教室内的动力文化,教师必须对儿童及这种文化做回应,并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教导他们。

² 在以上定义中,充分体现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班级管理不只是掌控秩序或管理行为,以使老师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而已,更要借着对幼儿的充分了解、不断反思修正,与人互动,妥善规划环境及课程等方面,引发积极的教与学的关系,并促进幼儿行为、学习、心理和人格的健全成长与发展。

2. 班级管理的特点

1)幼儿发展、能力的特点:

² 幼儿各种能力尚在发展中,差异比较大,教师只有对幼儿发展与指导方法深入了解,才能胜任对个别及团体幼儿的辅导,也只有应对好个别的幼儿,才能把控好整个班级。

2)保育工作的比重与影响:

² 幼儿的生理、心理都在成长中,刚刚进入幼儿园常会遇到不适应与困难,教师没办法完全以理性的教导为之,需要运用很多的技巧与策略再加上极大的耐心才能引导成功,这个时候保育照顾与教育一样重要。保教结合是关键。

3)幼儿园本身发展需求与教学的影响:

² 不少民办幼儿园为了生存的需要,招生时打出特色课程及才艺教

学吸引家长,以至于教学目标、活动内容、教育方式等都随之进行调整,对班级管理也会造成一些影响。

4)与家长、搭档间人际因素的影响:

² 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念、关注和参与的程度对班级管理影响比较大,每个班级两教一保的理念差异、解决问题的方式、配合程度等也会对班级管理有一定的影响。

5)引导重于管教:

² 幼儿教育最大的不同,在“行为教育”的领域中,幼儿园强调的是“引导”而非赏罚,在教育方式上与小学以上的做法大不相同。

3. 班级管理的目的

1) 教师认识和学习班级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幼儿违规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遵守集体规则的意识,使其获得社会性领域的发展,同时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 值得注意的是,班级管理最主要的用意在于让幼儿能够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控制幼儿的行为。教师需要把班级营造成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其中获得最好的成长与发展。

3) 当教师在思考自己的班级管理问题时,需着重考虑以下五方面:

² 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使教师能安心教学,幼儿能快乐学习;

²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安全舒适、对幼儿富于启发的教室环境;

² 培养幼儿的自治能力:幼儿相互之间应能互助合作,发展幼儿群体自治的能力;

² 增进师幼情感交流: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降低幼儿行为偏差的出现率: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使偏差行为降低。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