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防溺水主题教学活动
《拯救石头》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容易发生溺水危险的区域,认识安全标识。
2、通过科学实验,知道可以帮助自己在水中不下沉的物体。
3、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学PPT、盛水容器、水、石头、泡沫圈、一块木头、一张纸板、实验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出示PPT第2页-第3页,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标识吗?
——这些标识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呢?怎么去的?
小结:这些都是预防溺水的安全标识,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都会有这种标志,它提醒大家此处水域非常危险,小朋友们一定不要违反标识,偷偷下水,否则就会发生溺水危险。
2、通过提问,唤醒幼儿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我听说有些小朋友们非常喜欢游泳,那在游泳的时候要准备哪些装备呢?
——为什么游泳的时候要带游泳圈?
小结:因为游泳圈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不让我们下沉到水里,避免我们发生溺水事故。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在游泳的时候准备好防护工具,做好防护措施。游泳不但要快乐,更要安全。
3、出示PPT第4页竹筏、木船的图片,引出沉浮的话题。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吗?
——它们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呢?
小结:有小朋友提出来,因为它们比较轻所以会浮起来。没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4、出示PPT第5页泡沫圈、纸板、木头的图片,引发幼儿猜想。
——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在这些物品中,哪些可以在水面上浮起来呢?
——请你说一说为什么?
5、呈现操作材料,为幼儿演示沉浮实验。
第一步:将容器中倒入水。
第二步:将石头放入水中。(石头就好比幼儿,如果没有防护工具,就会沉入水中)
第三步:将石头放在泡沫圈上,并放在水中。(泡沫圈没有让石头沉下去)
第四步:将石头放在木头上,并放在水中。(木头没有让石头沉下去)
第五步:将石头放在纸板上,并放在水中。(纸板让石头沉下去了)
小结:泡沫圈和木头保护了石头没有沉到水中,而纸板却让石头沉了下去。这是因为泡沫圈和木头不仅轻,而且还不吸水,而纸板会吸收水,变得越来越重,就会沉入水中。
6、教师分发材料,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7、教师巡回查看,并进行适当引导。
8、小结:通过实验,让我们知道了哪些物品可以在水中不下沉,起到保护我们的作用。所以,在游泳时,我们一定要准备好防护工具,注意安全,这样才可以真正的保护我们!
四、活动延伸
将实验操作材料放置科学探究区,让幼儿继续探索实验,进而加深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