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开学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所属分类:大班社会教案 发布时间:2025-04-26 09:58:01
老师和家长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

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的因素

1. 幼儿自身焦虑情绪的影响

孩子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

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伙伴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

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时,老师和家长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

2. 幼儿自身能力的影响

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是目前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孩子不能独立用餐,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等。入园后,不再有家长细致及时的照顾,幼儿难以完成自己的事情,需要等待或寻求老师的帮助。此时,孩子往往会受到情绪上的困扰,激发或增强分离焦虑。

3. 幼儿生活节奏变化影响

生活节律的变化是导致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每个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起床、活动、进餐、午睡等,都各有自己的节律。但一旦走进幼儿园,就要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原有的生活节律就会被打乱。对适应能力比较弱的孩子而言,生活节律的变化也会带来焦虑。

4. 幼儿个性因素的影响

个性因素也是造成分离焦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不愿意亲近教师和同伴,不愿参与各类活动,这样,对父母亲人依恋的需要就更强烈,孩子会情绪不稳定,悲伤哭泣,甚至变得沉默寡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其分离焦虑表现得更为强烈。但个性开朗的孩子,比较容易适应新的环境,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容易与教师建立起新的、稳定的依恋关系,分离焦虑的强度会减弱。

5. 幼儿身体抵抗力影响

身体抵抗力较弱的幼儿,体质较差,较容易感染疾病。分离焦虑意引发幼儿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多汗、呕吐、拉肚子等不良的生理反应,增加了幼儿患病的机率。一旦幼儿生病又会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入园初期,一部分生病的幼儿既要遭受身体不适带来的痛苦,又要忍受与家长分离带来的恐惧与不安,分离焦虑表现也就更加严重了。

二、家庭因素

1. 家长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孩子,也会影响家长。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常识,不能正确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变化,或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都会导致家长分离焦虑的产生。这些家长常常在送孩子入园后,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搂搂,可谓难分难舍,更有甚者,在送孩子入园时,与孩子一起痛哭流涕。家长的这些情绪表现,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增加孩子分离焦虑的强度。

2. 亲子依恋关系质量的影响

出生后在父母身边长大,受到父母及时关注、回应,感受父母温柔照顾的孩子,容易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内心安全感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信任,愿意主动去探索学习。这类孩子在入园时,能比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不在父母身边长大,或不断变化照料者,或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则容易形成矛盾型或回避型的依恋关系。这类孩子内心安全感较弱,对周围世界不信任,容易产生较强的分离焦虑。

三、生活环境和行为规则的变化

1. 环境变化的影响

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幼儿生活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幼儿入园后交往对象变成了陌生的

老师和同伴,这就使得孩子的安全感收到很大的冲击,而他们没有经验应付这种变化,继而产生焦虑情绪。

2. 行为规则改变的影响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改变就是行为规则的改变。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内容、方式、范围、时间等都相对自由,行为规则比较灵活、随意,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常规和固定的要求,这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幼儿对新环境、新规则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出现焦虑情绪。

- 全文完 -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