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保育员应掌握培养幼儿常规的技巧

所属分类:大班社会教案 发布时间:2025-03-23 16:10:39
如何培养好幼儿常规是值得班级教师深思的问题,更值得保育教师学习并掌握方法与技巧。

保育员应掌握培养幼儿常规的技巧

² 建立合理的常规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保证。《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利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生活”的要求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说明了常规教育在一日生活中的地位,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² 常规教育是社会领域的重要的教育内容,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的形成,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采取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让幼儿学会自律、掌握规则?如何培养好幼儿常规是值得班级教师深思的问题,更值得保育教师学习并掌握方法与技巧。

1、如何让幼儿快速地记住自己的毛巾和水杯?

² 毛巾、水杯标记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是幼儿较常见的,幼儿可自主选择图形、数字号码,或是幼儿的照片,这样有利于幼儿记忆。

² 保育员要对幼儿的号码进行记录并注重个别教育,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提醒与强化认知。

² 多开展游戏活动来帮助幼儿认识标记,如:听口令取毛巾和水杯、找对应、数字游戏等。

2、怎样对待小年龄幼儿的“恋物”?

² 刚入园的幼儿来到一个新环境,会产生焦虑不安,心情紧张,对什么都感到很陌生,缺乏安全感,过度敏感,因此,就更需要依赖与自己朝夕相伴的“恋物”来获得心理和生理的安慰。

² 对于这类幼儿,保育教师不要急于、强制性地把物品拿开,可以先顺应幼儿情绪,后采取策略慢慢撤掉幼儿对物品依恋。

² 让幼儿把自己的“恋物”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慢慢地拉开物品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开始是伸手就可以摸得到地方,慢慢地就是可以看到的地方,直到可以离开幼儿视线。

² 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慢慢信任教师,从而使幼儿渐渐愿意把物品交由教师代为保管。

3、新入园的幼儿哭闹不止怎么办?

² 可拿新鲜有趣的玩具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

² 带孩子到他喜欢的区域内自由地玩玩具。

² 可组织幼儿去“淘气堡”或到户外玩滑梯。

² 让幼儿帮教师做一些事情。如:“帮老师把那个娃娃拿来”等。

² 帮幼儿选一个他喜欢的小朋友来一起活动。

² 对哭闹不止的幼儿保育教师要给予重点的关注。

4、新入园的幼儿吃饭难怎么办?

² 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必然会带来不同的饮食习惯,加上入园的分离焦虑情绪,幼儿吃饭难的问题会加剧。             

² 保育教师应了解幼儿的进餐习惯,饭量多少、是否挑食、自理能力如何、是否有食物过敏史等,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和家长探讨一些在家培养幼儿独立就餐能力的方法。

² 营造愉快的进餐氛围。就餐时放点轻松的音乐,教师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

² 分餐时可根据孩子的食量盛饭,少盛多添。不要强迫幼儿吃净,避免给幼儿造成心理负担而害怕吃饭。

² 耐心等待把饭吃完,不催促幼儿快吃,以免造成幼儿紧张不安。

² 对进餐有特殊困难的幼儿,最初时保育教师可以喂幼儿吃饭,然后逐渐过渡到让幼儿自己吃饭。

5、幼儿不爱喝白开水怎么办?

² 不爱喝白开水的幼儿多是在家经常喝些带甜味的饮料,时间长了,也就养成只喝饮料不喝白开水的习惯。    

² 幼儿刚上容易上火,应多喝水,而对于不爱喝白开水的幼儿,要让他慢慢来,每次喝一口,要勤喝。

² 有的幼儿在家习惯了用奶瓶饮水,教师可以让幼儿先用一段时间奶瓶等幼儿的情绪稳定后,再逐渐帮助幼儿用水杯喝水。

² 给喝水有进步的幼儿一些小奖励和表扬。

² 教师和幼儿共同喝水,起到示范作用。

² 记录幼儿每天喝水的次数,对喝水少的幼儿,教师要提醒其主动喝水。

6、 如何让幼儿养成见面问候的好习惯?

幼儿不向教师问好能反映出许多问题,有的是因为情绪不佳,有的是因为内向,有的是因为身体不适。所以,教师发现幼儿不问好时,问一句“为什么”是很有必要的,

² 新入园的幼儿还在分离焦虑期,所以教师要主动亲近幼儿,主动问好,给—个拥抱,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新环境。

² 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主动问好,所以教师要主动向幼儿问好并提示他向别人问好。从而逐渐让幼儿养成向他人问好的习惯。

² 还有的幼儿因为在家不高兴,带着不良情绪来园,因此不向教师问好。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做好家长工作,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给幼儿讲清道理

² 当幼儿针的忘记问好时,教师不妨开个小玩笑:“呀!牛牛今天怎么没来,”幼儿自然会说:‘老师,我来了!’“下次主动和老师问好,我就知道你来了。”

7、面对挑食的幼儿怎么办?

² 对于幼儿不喜欢的食物,可从少量开始慢慢鼓励他们尝试。当幼儿完成一种新食物的尝试时,要给予表扬、奖励。

² 经常为幼儿讲解食物的营养价值。鼓励幼儿吃饭不挑食,让幼儿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

² 教师为幼儿少盛勤添。

² 注意布置进餐环境,增强幼儿的进餐食欲。

² 与家进行沟通,共同培养幼儿不挑食的习惯。

8、 如何帮助幼儿午睡时正确叠衣服?

² 正确示范:幼儿在小、托班时,老师应开展叠衣服的生活课程,通过示范让幼儿掌握正确叠衣服的方法与要求。

² 辅助练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自理能力水平,教师可采用儿歌式教学法,教师边说儿歌边示范,“左手抱过来,右手抱过来,弯下腰,上衣叠好了。”让幼儿进行模仿。

² 反复实践:利用每天午睡脱衣服环节,教会幼儿正确地叠衣服。

² 个别指导:教师要检查幼儿叠衣服的情况,对个别幼儿给予指导。

9、如何解决午睡时一个幼儿说小便,其他幼儿也要去的问题?

² 教师在幼儿上床前定要提醒其去小便,也可根据幼儿睡前是否小便来帮助判断幼儿是否真的想要小便,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² 根据幼儿,日常生活习惯及上午饮水情况,提醒尿频的幼儿在上床前一定要再去小便,这样才不会影响他午睡,幼儿身体才能得到休息。

² 如果是趁机“想溜一圈”的幼儿,教师要跟随他,若发现他没有小便则要说服教育。而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时,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10、如何解决动作慢幼儿的问题?

² 对于幼儿的动作快慢,教师要有个科学的认识,毕竟幼儿是不同的个体,接受、完成一件事的速度肯定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师要认识到,在集体活动中不可能绝对避免幼儿速度快慢不一,教师只能设法相对地改进,帮助爱磨蹭的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同时也让早已完成的幼儿有事可做,从而使步调达到一致。

1)“家园配合”法

² 幼儿教育不是家庭一方或一方可以单独胜任的,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如此。所以对于动作磨蹭的幼儿,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磨蹭对幼儿学习、生活的不利,在家也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幼儿,让幼儿有迅速完成事情的意识。只有双方配合一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游戏强化”法

1)奖励法

²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如“比比哪组整理的又快又好”,并及时对达到要求的幼儿给予奖励以强化该行为。这类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做事时神经的兴奋性和精神的高度集中,对培养高效率的做事习惯有很好的效果。

2)数数法

² 在日常的如厕、喝水等环节中,幼儿的快慢不一现象也明显存在。这时,可运用数数的方法。当大半幼儿已经完成小便、喝水,只有小部分人在磨磨蹭蹭的时候,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来控制他们的速度,从1数到5或从10倒数到0,在有节奏的数数中,让动作慢的幼儿能在紧迫感中奋力赶上。

3)“互帮互助”法

² 如在美工活动时,让先整理好操作材料的幼儿帮助能力相对弱的幼儿,但不是全盘帮助,可以帮忙指导或帮忙剪剪等,这样可以让动作快的幼儿有事可做,又让幼儿感受了互帮互助的快乐。

 4)“因人而异”法

幼儿之间确实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所以在规定时间内要求所有的幼儿完成相同难度的作业,对于一些能力弱的幼儿是不公平的。因为,能力弱的幼儿会无从着手,积极性和自尊心就会被挫伤。所以,在一些环节中对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要求,或对能力弱的幼儿降低要求和难度,从而提高其积极性。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