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
1、 如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1)对幼儿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为幼儿营造一种被赏识、被关注的环境;
3)允许幼儿犯错误,给幼儿的失败行为以积极、亲切的反馈;
4)避免用同伴间的横向比较来评价幼儿;
5)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
² 要用真诚具体的评价表扬和建议来鼓励幼儿;
² 留下幼儿的第一次尝试,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的乐趣与成功感。
6) 家园配合,共同实施教育。
2、 如何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
1)让幼儿感受合作、分享的意义。
² 组织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
² 及时描述幼儿分享的行为。要具体描述幼儿做的事,使他们以后能够重复这样的行为;
² 评价幼儿分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鼓励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享受帮助别人的快乐,明白分享行为对他人的意义。
2)分享学习和经验,享受分享的快乐
² 创造机会和幼儿分享生活中的发现;
² 分享成长中的变化;
² 互相展示和交流体验。
3)创造机会,让作品成为分享交流的“媒介”。
² 分享带来的玩具;
² 分享食品。
3、 如何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
1)创设有利于合作交往的环境。
² 允许幼儿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带来的玩具和图书;
² 大班幼儿合理分工合作做值日工作;
² 有目的地投放只有合作才能玩的游戏材料和玩具。例如:拉大绳;
² 活动区游戏鼓励幼儿一起游戏,例如一起表演节目;
² 提供需要分工才能完成的操作材料。
2)发现和创设问题情境。
² 提出问题,促使幼儿合作;
² 当幼儿不知如何合作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从而进行分工合作;
² 环境中张贴一些合作的场景和图片,例如:赛龙舟 舞龙。
3)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往与合作的方法。
² 学习请求、妥协、轮流、帮助别人、邀请、参与、加入、讨论等合作方法。
4)有目的地组织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快乐。
² 开展有关合作的主题活动:例如:好朋友;
² 与年龄班或其他年龄段幼儿一起游戏或组织活动。
5)注重评价,促进合作行为。
² 教师要及时就合作的行为给予具体的鼓励与评价;
² 将好的幼儿合作行为分享给其他幼儿听。
6)成人要为幼儿做友好交往、合作的榜样。
4、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1)让幼儿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² 让幼儿体验无序混乱引起的烦躁,感受有序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反复体验中让幼儿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
² 设计丰富的情境活动,体会规则带来的好处;
² 整理游戏材料,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例如:拼图游戏结束后,没有及时整理,将各种拼图混着放,导致下次游戏开始时,找不到相应的拼图,从而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产生物品分类归位的游戏规则。
² 在遵守游戏规则中,体会规则带来的好处。
2)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² 能充分尊重信任幼儿,尽可能的让幼儿自己做出决定,选择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则;
² 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讨论,班上建立常规时让幼儿参与决策;
² 中班后期开始安排值日生工作,发动幼儿选择和分配值日生工作。
3)让幼儿自己设计规则标志,并将标志画下来,进行张贴。
² 经幼儿制定的规则,鼓励幼儿运用绘画或标记表现出来,粘贴在醒目的地方,有助于形成常规和秩序环境,随时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² 在盥洗室粘贴正确洗手步骤图、节约用水示意图;
² 在各个活动区粘贴幼儿自己设计的遵守规则标志。
4)发展幼儿基本的社会规则意识,引导幼儿服从幼儿园和社会生活的各项规定。
² 教师、家长以身作则,用自己遵守班级、幼儿园、社会规则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
² 5)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规则要求。
幼儿的自控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为遵守规则作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教师要细心观察,理解和尊重不同幼儿的表现,使他们不感到遵守规则是一件困难而痛苦的事。必要时还可以修改规则要求,延缓他们的适应过程,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发展规则意识;
² 午睡时间保持安静,有的幼儿感觉比较困难,可以让实在睡不着的幼儿安静的躺在床上,或和老师一起安静的看书,不打扰别的幼儿;
² 对于动作迟缓的幼儿,可以让她比别的小朋友先行进行活动准备,以便他能够同其他幼儿一起完成活动;
² 对于精力旺盛、急躁的幼儿,可以让他在活动中担任活动量大需要耐心的角色。使他在活动规则的管理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5、 如何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1) 爱自己的家人,让幼儿了解抚养自己长大的亲人所付出的爱,学会关爱和心存感激。
2)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形成全班关爱的氛围,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幸福。
² 多与幼儿谈心,了解幼儿的想法,对特别的幼儿,如单亲的、内向的、孤僻的要给予特别的关爱;
抓住教育契机,运用换位思考、同理心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别人。例如一个小孩有些自卑,对别人的一丝一毫淡漠都特别敏感,这样的幼儿收到了老师和同伴的关爱,会感受到爱与尊重,自然也就明白爱别人。
3)让爱的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的所有环节之中。
² 晨间接待时,与幼儿热情的打招呼欢迎幼儿的到来;
² 要有意识地拥抱每一个幼儿,分担他们的忧愁,分享他们的快乐;
² 用心照顾幼儿,为幼儿提供帮助;
² 幼儿生病时,要格外关爱,可以组织其他幼儿为生病的幼儿送去慰问,表达对同伴的关爱;
² 游戏时能适时地互相拍一拍、抱一抱,感受彼此的亲近。
4)创设有爱心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爱心意识。
² 设立动植物角,请幼儿为植物浇水、照顾小动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良好品质,还激发了幼儿热爱动植物,关爱生命的良好情感;
² 创设好朋友墙饰,分享好朋友之间一起游戏的图片和照片,图书区投放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图书;
² 在班级设立“爸爸妈妈风采”布置我爱爸爸妈妈画廊。
5)开展各种爱心教育活动。
² 集体教育活动开展:我爱爸爸妈妈、为灾区献爱心、我是大班大哥哥大姐姐、看望生病的同伴 ;
² 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² 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小乌鸦爱妈妈》《好朋友》。
6)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爱心。
² 为幼儿创设角色活动区:“娃娃家”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照顾宝宝;“小医院”幼儿扮演“大夫”“护士”为“病人”看病。
7)利用节假日开展以爱心为内容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