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指南》社会领域学习特点与指导要点

所属分类:幼儿园资讯管理 发布时间:2025-04-20 11:00:01
《指南》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目标: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幼儿社会学习指导要点,社会领域理解误区。

《指南》社会领域学习特点与指导要点

《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大致包括: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对群体、群体生活及我群关系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几个方面。

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

一、《指南》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目标:

二、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1. 模仿

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榜样)的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榜样就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的“行为模式”。可模仿的行为模式可以是行动类的,也可以是态度类的;可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电视、图书、故事中的虚构形象。

2. 同化

社会学领域的同化,是指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周围其他人的影响而逐渐变得与其相似的现象,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化效应是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外部环境的一种不自觉的调适,如周围的人都彬彬有礼,儿童自然也就会礼貌待人。同化中含有模仿的因素,但更强调的是团体行为和情感态度的感染与熏陶。

1)强化

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伴随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结果和体验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强化作用)。也就是说,儿童会根据结果和情感体验(强化)的性质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一般而言,带来益处和愉快体验的行为会增强,带来坏处和消极体验的行为会减少甚至消失。改变儿童行为的结果和体验可以是直接的,即自己亲身感受的(如自己经常争抢玩具而被同伴孤立),也可以是间接的(看到同伴因帮助别人而受到大家的赞赏);可以来自外部(如成人的表扬或批评),也可以是自我强化(如同伴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做了好事之后的自我满足感和自尊感)。

2)体验

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作为活动的结果,是主体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对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和意义形成的独特感受和领悟。这种感受和领悟是直接的、极具个人特征,他人无法替代,而且往往是深刻的。

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各领域的学习,尤其是涉及到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都是离不开相应的体验的。例如:要使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需要引导他们切实感知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游戏中是有用而且有趣的;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多给他们讲故事,一起阅读优秀的幼儿读物,让他们被精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所吸引。

三、幼儿社会学习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要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 社会态度、社会情感的学习,不是”教“的结果,不是一节”社会课“就能够解决的。注意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 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家长的行为举止会直接、间接影响幼儿,构成幼儿学习的”榜样“。

4. 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与和个性。

5. 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6.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社会领域理解误区

1.  教师的”说教“大于幼儿”活动体验“;

2.  单一的”社会活动课“等同于社会学习;

3.  杜绝虚假,提倡真实教育。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