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指南》数学认知目标重点解读

所属分类:幼儿园资讯管理 发布时间:2025-04-20 13:58:01
《指南》数学认知学习与发展目标:幼儿数学学习的主要特点,幼儿形状和空间概念的发展,幼儿数学活动的指导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重点解读

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包含了儿童对数、计算、空间/几何、测量和模式的认知能力。数主要包括对基数概念、序数、集合比较及初步的数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运用;计算主要是对10以内的加减运算的理解;空间/几何主要是指对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图形组合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基本的空间概念、方位和空间关系的认识

测量是把待测定的量与一个作为标准的量进行比较,它将抽象的数与几何两个关键的数学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测量的概念和运用对幼儿来说较为复杂,所以幼儿主要是对物体量的基本特征和比较方法的了解。物体除了数、量、形的特征之外,还表现出一些有规律的特征,模式认知是指个体对物体间内在的规则关系的认识。

一、《指南》数学认知学习与发展目标:

二、幼儿数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1.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² 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后天的学习和建构,这种学习依赖于大量的感性经验和对自己的操作经验的反思。最初,儿童是从成人那里有口无心地学会唱数阿拉伯数字,但并不真正理解它们的数量含义;然后他们也是在成人的示范下,学习数数的程序性技能,尝试把口头数数、手指点数动作和所数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

2. 幼儿对加减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的发展

² 儿童基数概念的发展是加减运算的必要前提。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从实物操作—表象—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² 数运算能力从动作水平到概念水平上的渐进发展。

² 数运算的方法从逐一加减到按群数加减。

² 一般来说幼儿四岁之前基本不会加减运算,不会自己动手将实物分开或合并进行加减法,但能解答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应用题。4岁之后,幼儿能借助动作将实物合并或拿开后进行加减运算,这种运算还不能脱离具体的实物,而且运算方法是逐一计数。5岁之后幼儿能够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在运算方法上出现了逐一加减。

3. 幼儿形状和空间概念的发展

1)幼儿对图形认知的发展轨迹:

从拓扑图形到欧氏图形

² 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球体—正方体—圆柱体

² 从局部、粗糙的感知到较为精确地辨认

² 抽象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3-4岁体验和感知阶段:能够笼统感知区分几种基本图形和物体,在立体图形的认知方面:3-4岁属于形体混肴期,能观察并喜欢描述不同形状的物体,但容易混肴平面与立体图形。

4-5岁,关注图形基本特征:能识别并命名不同图形。立体图形,能逐渐理解并区分”面“与”体“。

5-6岁能识别命名并将偶图形,初步感知形体之间的关系。

幼儿空间认知发展轨迹:

² 从上下到前后,再到左右

² 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梯为中心

² 从近的区域范围到远的区域范围。

4. 幼儿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

1)模式能力结构上渐进性发展

从模式的识别(辨别出模式单元有哪些组成元素,模式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模式的复制(复制出与原有模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式)→模式的扩展与填充(在模式识别基础之上的对模式发展或变化的预测)→模式的创造(对模式结构的新的学习和反应,能够自己创造出一种模式结构或序列)→模式的比较与转换(能够在分析模式结构异同的基础上,把握住决定模式结构的本质要素,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征同一模式)。

2)模式类型认知上的渐进性发展

幼儿的模式判别和推断易受材料的影响,他们对于具体的实物或动作、声音为材料载体组成的模式往往容易认知,而对于以抽象的符号和数字、字母等为材料载体的模式则比较困难。

三、幼儿数学活动的指导

1.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学习内容与目标。

2. 在生活情境中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3.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创设情境:

² 通过一日生活的环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如,儿童在吃点心时学习点数物体,不仅理解数的真实意义,也理解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²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如,在“我是小司机”的主题活动中创设给超市送货的情境,儿童学习给货物分类,数物对应的经验。在“买菜”的教育活动中创设超市和购买蔬果的模拟生活情境。在“过中秋”的教育活动中创设分享月饼的情境,学习平分

在活动区中创设情境性的学习机会。如,创设“银行”的模拟生活情境,儿童在这一情境中练习点数物体,用自己的方式表征数量以及学习实物与数点的一一对应。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