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获奖论文《让亲子旅行变成“行走的课堂”》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

参考论文,是论文创作的重要参考渠道,本站长期更新,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本节课主要指导家长在亲子旅行中以正确的方式给孩子进行行程介绍、出行安全建议和注意事项。

微信扫一扫,可以在手机里学习

摘要

假期里,许多家长都会计划带孩子外出旅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多种文化知识等等。但是,许多家长却忽略了这些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家长抓住时机耐心引导。本节课主要指导家长在亲子旅行中以正确的方式给孩子进行行程介绍、出行安全建议和注意事项,并有目的性的引导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断学习,在玩中学,在旅行中学,不断地充实自己。

关键词

旅行;亲子旅行;行走的课堂

  正文

一、明确一个目的

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养孩子为了什么?

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好像都不是。有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

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有了这样的认知,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陪伴孩子,想必我们心中已经开始有了答案和规划。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一起聊一聊:如何开启我们的亲子旅行?

二、明确几个概念

当提到一个话题,我一般喜欢用研究的方法,先来明确一下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

1.“旅行”

百度:指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与旅游不同。旅游是指游玩,是旅行游览活动,是一种娱乐活动,是旅行的一部分。而旅行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

2.“亲子旅行”

亲指父母,子指孩子。顾名思义,亲子旅行就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旅行。

3.“行走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是说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

行走的课堂是指通过一系列形式异彩纷呈、内容涵盖丰富、操作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子在更广阔的自然人文氛围中博览古今、收获快乐。陶行知先生曾睿智的指出:行乃知之始,知乃行之果。

 “高质量陪伴”是最近对于亲子关系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有了以上的认知,和孩子一起去旅行时,我们怎么做能提高陪伴的质量,陪好孩子这一阵子呢?

三、明确旅行的意义

当问到你:为什么去旅行?

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咏怀古迹、古文化;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加强对世界的认识;品尝美味;调整心情;甚至是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不论怎样,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快乐。

所以要记得:

1.旅行成为课堂的前提是快乐,不要让课堂成为旅行的坟墓。

2.所开展的教育内容要有助于孩子终身优质发展的需要。

四、开展旅行课堂,从准备开始,以分享告一段落

(一)共同做准备

l 锻炼孩子有主见,给孩子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诱惑特别多,一个有主见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有主见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

故事: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写的是黄山,儿子说:“妈妈,我想去黄山看看。”我说:“支持,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儿子看了看地图说:“黄山离我们挺远的,十一放假行吗?”我说:“可以,那我们抽时间规划一下吧。”

这虽然只是锻炼孩子主见的一个途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途径。但是从与玩有关的事情出发,轻松程度不一样,效果会更好。

后来的好多次出行,儿子都会或多或少的参与意见,或直接由他来规划。这种经验逐渐迁移到了他的学习中来。三年级下学习的时候,他很喜欢打篮球,也喜欢机器人课,我们想让他去外边的兴趣班学学,可是周末的时间很紧张,就在我想不好怎么办时,儿子说:“妈妈,四年级就能参加学校的篮球队了,这个别报了,还花钱,我自己报学校的篮球队就行了。机器人课您在外边给报了吧”“那行,那篮球这事你自己盯着吧,我就不管了。”果然,今年四年级了,儿子主动找老师报名,如愿的参加了篮球队。现在,每天晚上的学习安排、周末的学习和游玩安排,甚至学什么课外班都能自己规划的很好。

l 锻炼孩子独立能力,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己去准备。

听说了就忘了,看见了就知道了,参与了就记住了。小孩子的特点是行动思维,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好的感知。生活中成人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导致独立的能力差。所以,能让孩子做的就尽量让孩子去做。

故事:

从我儿子4岁多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让他参与旅行前的准备工作。从一开始问他想穿什么衣服、想带什么玩具、图书,到后来逐渐引导他按照每日生活必须准备所有他要用的物品,并分类装进背包和箱子。我儿子有自己的箱子,每次出行我们都各自收拾自己的箱子。不过,我会在他收拾好后有检查环节。

在做准备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关注目的地的天气预报,来决定带什么衣服和用具;会提前了解行程,根据行程内容确定要带什么相关物品;确定交通工具及路途时长,来确定用什么内容来消磨路途中的时间;还要了解旅行天数、当地饮食、特色等等。

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孩子梳理、规划的能力,在查阅的过程中提高了使用多种信息工具获得有意信息的能力等。

l 增强孩子自信心,给孩子一个任务,让他自己去负责。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喜欢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家长需要不断的鼓励,支持其逐渐走向成功。比如:做攻略、定行程、订车票、订门票、订酒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完成一件件“大事”后,提高的是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做任何事情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故事:

有一次我们要借助小长假外出,早早的我们就开始和孩子就一起攻略,定行程、住宿、娱乐项目等,每天的闲暇时间我们都会讨论一些关于要去的地方的一些内容。一天,儿子对我说:“好期待呀!——”

在旅行前的几天里,我们依旧按部就班的上班、上学,做日常中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是要去旅行的那种美好的心情就会伴随着我们啦,这就是提前做攻略的好处。

有了充分的准备,就剩下对旅行的期待了。兴趣是最的老师,对旅行有了兴趣和期待,接下来就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将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等方面的目的渗透在其中了。

(二)旅途中的学习

l 发展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有效的提问比无效的催促更有价值。很多家长往往不停的督促孩子“你看看这上写着什么呢!读读!讲解员讲的要认真听呀!”等等诸如此类。这样可能会引起孩子反感。家长不如以一种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开启孩子学习的意识,引发他不断地获取相关信息来完成回答。

然后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借助景点的讲解资源(APP、人员讲解)来支持孩子学习、找到答案。这个提问可以由家长提,也可以由孩子来。

故事:

儿子上一年级时我带他去故宫,去之前我问儿子:“你知道故宫是干什么的吗?你对他了解多少?”……“你说的对不对呢,一会我们去验证一下。儿子我问了你这么多问题,你还想问问什么?知道些什么?”儿子问:“大臣们住哪?故宫这么大,能住多少人?都谁能住这?”根据孩子的兴趣,我们边走边了解,孩子的兴趣很高,从始至终都在参与有关故宫的话题,认真的听讲解,让我们给读各种提示牌,以此来不断的找答案。

l 借助孩子发展关键期,给孩子一个环境,让他自己去发展。

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知识,孩子没有经历过,读了也不可能完全理会。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孩子喜欢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讨、去追求,这样可以获得确实而经济的直接知识。

每一次旅行学什么,不应该是家长直接定好的,应该是通过观察孩子的需要,从孩子的发展需求中来的。孩子是依靠一个个敏感期发展起来的,捕捉孩子敏感期,在旅行中实施教育的过程,支持孩子在玩中学。

故事:

我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时,班里组织摄影展,那一阵他走到哪都想拍一拍美照,我们到云南玩,他一直都拿着相机拍,通过拍照,认识了不少的植物、小昆虫、自然景观等,学会了抓拍人物的活动、动作。学习了使用相机的不同功能,习得了一些拍照的小技巧。

男孩子有与生俱来的打仗情节,由于近两年王者荣耀的风靡,儿子喜欢研究跟打仗有关的内容。去秦始皇兵马俑参观时,他会主动追着讲解员阿姨认真听、问不停,还认真观察,提出自己的观点。丰富了知识,锻炼了思维能力。

所以,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开展旅行中的学习,支持让孩子在大自然、大社会中,通过“现代”的活教材研究到“过去”的死知识上去,这样孩子更投入,效果更显著。

l 助力孩子成为全人,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旅行中的学习,除了知识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做人。公共场合该注意什么样的言行?有需要请求别人帮助应该怎么办?别人帮助了应该怎么办?有人需要帮助了应该怎么办?该如何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等

当被别人欣赏了、赞美了,他会增强自信和前进的动力。当碰壁了,他会调整自己,以更好的状态与社会共处。

旅行是一种心态的调整,让你看到更精彩的世界,换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去生活,换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去思考问题,静下心来去想更多的事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解决一些心事。旅行是一种看到世界的方式,能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拓,想问题、看问题的视角更广。对不了解的有新发现,产生新的兴趣,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自愿自主的开展钻研学习。博学有助于孩子触类旁通,开拓视野,更好更有创造性的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已有了解的领域、知识内容加深认识。

(三)为旅行做个分享

l 引发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给亲子旅行一个分享,开启良好篇章。

心理学表明: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之受一次干扰。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基于“近因效应”的原理,在一个活动结束后进行分享,有助于将整个活动中的收获加强记忆,发挥活动较大的价值。

旅行后和孩子聊一聊,开展一个“分享”,是家长引导孩子回顾旅行中的收获、梳理和提升经验、对一些知识、现象等形成共识并加以巩固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家长不仅能够了解孩子对旅行中相关学习到的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检验行走课堂的效果,还可以借此拓展孩子的思维,引发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养孩子不是为了防,是为了陪伴、见证一个小生命逐渐成长、成熟的美好过程。旅行中会遇到日常生活中遇不到的事、人、景、物,促进孩子增长见识,交到更多的朋友,锻炼更多的能力。陪伴,让孩子与父母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家长和孩子成为朋友,平等的共同学习,和适时的给孩子做榜样相结合,给孩子一个真正的陪伴。你的优秀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越努力孩子越优秀。孩子的教养跟家境无关,跟家教有关。

让我们的亲子旅行更有价值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亲子旅行.成长新策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7

🏷标签:论文 幼儿园 学前教育 毕业论文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