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主题活动备受幼儿园教师的喜欢,因为围绕主题内容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生活化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方便,幼儿自己搜集这些材料,对这些材料又很感兴趣,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在使用这些生活化材料以及如何把这些材料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一起,给教师提出了不小的难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的案例,指出生活化材料在主题活动中应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 贯穿 主题活动 方法正文西方学者威廉·史密斯指出,真正的课程综合学习中的学习情境必须考虑“与学习者有关的问题,必须关注学习者生活世界的主要层面。”幼儿园里的学习者是幼儿,在幼儿的生活世界里,常见的、随手可得、引起幼儿关注的材料就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也就是生活化材料,一个袋子,一个瓶子,都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不自觉的玩弄起来。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正是如此,既要贴近生活,便于操作,又要满足幼儿的需要,其特点就是让幼儿自发参与、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意义就是帮助幼儿自主学习,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发展,从中获取知识和成就感。如何将生活化的材料贯穿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呢?
一、主题材料源于生活,吸引幼儿注意,满足幼儿需要。幼儿教育离不开生活,要生活就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生活材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生活材料的理解和使用良莠不齐,所以他们感兴趣的点也不同。如小班幼儿最常用的生活材料,水杯、碗、勺子等,幼儿看到它们就想拿起来玩一玩,敲一敲,听听声音,不需要特殊的设计和特别的教具,幼儿主动的探索,发现这些材料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再如偶然的机会让中班幼儿把塑料袋里的衣服拿出来,幼儿发现塑料袋总会黏在手上,袋子和袋子之间也会粘在一起,而且头发也飞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发现这一现象觉得好玩,教师便及时抓住这个随机发生的事件,借此设计活动,给幼儿提供塑料袋,一些纸屑等材料,支持幼儿动手探索,发现其中的秘密。幼儿拿着袋子在衣服上蹭了蹭,发现塑料袋变得有“吸力”,能“吸”头发和纸屑,还有一些绒毛等极小的颗粒。于是又尝试用塑料袋“吸”大的物品,如油画棒、水彩笔、小积木等,试了几次,发现这些都失败了。通过实验和教师的介绍幼儿得知原来塑料袋能“吸”东西是因为摩擦起电,原来有静电就能吸附头发纸屑这种细小的东西。教师并没有刻意的准备科学活动的材料,一些生活的材料,偶然间的一些现象,就会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的探索发现,使其求知欲得到满足。生活材料种类繁多,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整合各类生活材料,借此设计完整的主题活动脉络图,引导幼儿收集这些生活材料,不断丰富充实主题活动,不只是幼儿随机的一个兴趣点引发的一个活动,而是要综合各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完善主题活动内容。二、丰富主题环境,使生活化材料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主题环境是幼儿与主题活动互动的平台,丰富的主题环境能让幼儿明朗清晰的了解主题线索。利用随手可得的生活化材料设计活动,装饰环境,直接影响幼儿,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主题活动中。如中班开展的主题活动“袋你出发”,主题内容以“袋子”为主线,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家里的袋子,带到幼儿园,孩子们看着花花绿绿的袋子也不知道怎么玩,我们就先从整理材料开始。就这样问题来了,怎么整理呢?随便的摆放?还是叠起来呢?有问题我们一步步解决,就这样开始第一个主题活动《认识袋子》,知道袋子的不同材质,幼儿马上把袋子们分类整理起来,我们找出不同材质的袋子,不同功能的袋子,师幼一起布置主题墙饰“袋子展览会”。接下来这么多袋子干什么用呢?随即开展了又一个主题活动《袋子可以这样玩》,把袋子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思考袋子的玩法,这时有的孩子拿起袋子套在头上,当做帽子,可是帽子没有图案不好看,孩子们就拿起彩笔设计帽子的图案。有的幼儿看他们画帽子,就拿起笔给袋子做装饰,画上各种图形,粘贴各种装饰,给小袋子“穿上”花衣裳。还有幼儿把袋子套在脚上,手拉着袋子提手,像袋鼠一样努力向前蹦跳。教师帮幼儿拍照记录幼儿的不同玩法,把照片和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幼儿天天看主题墙,经常有几个孩子看着主题墙一起讨论袋子的新玩法。除此之外,教师经常和幼儿一起商量讨论用生活化的材料布置主题环境,幼儿们别出心裁的设计,总会创造很多作品,幼儿经常舍不得破坏自己的作品,但有很多相似的作品会使主题环境过于单调,所以我们分组进行主题活动,一个小组一个小主题,提供更多的、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性强的生活化材料,给幼儿自由和空间,让幼儿从布置环境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同时引导、鼓励和支持幼儿之间交换彼此玩这些材料的经验。
幼儿教育的参与者除了教师与幼儿,最好的资源就是家长,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活动才会更顺利的进行。我们邀请家长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来,定期的开展亲子制作活动,让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给小袋子变形,家长用袋子做孩子们衣服,既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还可以投放活动区为幼儿表演做准备。再用袋子做一些自制玩具,充实户外游戏的材料,既丰富主题环境,又丰富主题活动内容,实现主题活动的意义。三、利用生活化材料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实现主题目标。主题活动的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无论是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还是随机进行的日常活动,都有其明确的目标,使教师和幼儿从活动中有所收获。生活化的材料随手可得,使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用起来得心应手,无需刻意的准备繁琐的材料就能让幼儿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