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构建幼儿园大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所属分类:教育随笔 发布时间:2022-03-25 21:43:09
幼儿是一个人开始认识世界,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所以应该重视幼儿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实行科学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上课技巧最快的方法是参考别人的示范课,幼师OK网长期收录获奖优质课,微课,公开课课件,优秀教案资源!

温总理曾经这样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在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过于浮躁,生存的压力、物质利益的诱惑,使人们把眼光投向外部世界,读书成了大家越来越无暇顾及的事情。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认为,0至3岁是形成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我国学者也认为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幼儿园作为育人的场所,应当首先成为充满书香的地方。

本研究从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

(一)活动目标

1.积累知识,让自己成为更有智慧的教师。通过读书、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提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改变自己行走的方式。

2.熏陶思想,让自己成为更有涵养的教师。通过品读,多沾书气,多闻书香,与书为友,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了解自己的差距,从而激发自己向上发展的动力。

3.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能有好的表现,能有文章发表或获奖。

(二)活动措施

1.积极自学,每天确保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学期认真阅读3本以上由幼儿园推荐的书目,主要是一些教育名著,使老师们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走近当代教育家。

2.改变读的形式,通过看、听等形式丰富教师多方面的知识。

3.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三十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4篇、三十岁以上的教师2篇的教育随笔或读书笔记,并鼓励大家发送至教育网站;每学期完成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保证读书效果。

4.使教师都为每一位幼儿着想,工作中体现爱为本、德为先。

5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逐渐形成善思、实干、智慧型的教师群体。

6.在QQ群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心得。

7.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好书。

8.为教师订阅幼儿教育杂志,购买相关书籍。

(三)阅读书目

二、幼儿

(一)活动目标

1.为不同阶段的幼儿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幼儿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诵读积累中国的经典,培养文化小巨人。

3.在阅读读中让幼儿感受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培养礼仪小君子。

按照幼儿的认知规律,我们不必苛求幼儿现在就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我们相信,在诵读、积累和运用的过程中,幼儿会从这些阅读中自觉自悟出做人的道理,并在教师、家长的协助下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美好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人生奋斗的目标,做个学有目标,干有方向的人。

1)小班

*喜欢听成人讲读图画书。

*喜欢翻看喜爱的图画书。

*了解一本书有封面、书名,学习正确地拿书、翻书和取放图书。

*指认图书上的物体,并对书中的人物和物品作初步的评论。

*观察图书中页与页之间交替产生的变化,了解图书画面所表达的意思,学习用普通话说出图书画面的基本内容。

*初步学习与成人和同伴共读图画书。

*初步了解图画和文字的区别。

*认读自己的名字,关注同伴的名字。

*喜欢参与涂写符号标志等活动。

(2)中班

*学会正确地从前往后翻看图书,懂得爱护图书。

*喜欢学习独立翻看图书。

*知道一本书有封面、封底、书名、页码等,知道成人讲述故事念的是书上的印刷文字。

*学习根据观察图书中角色的动作、表情、背景及特殊符号等,理解画面内容。

*知道一幅画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一句话可以用一幅画来表示。

*感知图书中故事情节发生的前后顺序,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图书包含的基本意义,并表述自己对内容的理解。

*学习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来猜想、预知故事内容和情节的发展。

*学习制作简单的一页单幅图画书。

(3)大班

*主动寻找图书阅读,认真仔细地看完一本再看另一本。

*学会正确地保管和修补图书。

*读懂图画书,逐步学会读出图画书的内容,能基本理解图书的情节,主题及两者的关系,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根据图书的名字或插图猜想预知故事的发展和结尾。

*学习复述表演阅读过的图书情节和内容。

*能正确理解图书中每幅画面的意义,并通过一些特殊符号(文字等)的辅助功能,获得口语、书面语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认识。

*学习根据图书画面进行合理想象,并将图书中人物、角色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在理解图书画面与情节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为图书排序。

*了解不同的书面语言信息材料(如:电脑单、电影票等)。

*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图画书。

(二)活动措施

1.每个阶段在课表中设一节阅读课。

2.每个班级布置阅读角,做到温馨,为幼儿阅读创造条件,给予幼儿更多触摸、聆听、阅读图画书的空间,使阅读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3.开展班级图书交流活动

4.中班第一学期开展诗歌、古诗朗诵赛,第二学期进行看图讲故事活动。

5.大班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第二学期进行图书制作比赛、

  (三)各阶段阅读重点

我们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及其接受理解能力,围绕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这个中心,由浅入深,确定阅读内容,这样减少了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小班

倾听。文学活动的听赏活动。听赏优美的经典童话,如《睡美人》、《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充盈着浓浓情意的故事,那恬静、优美的词句,那让人放飞心灵的故事意境,以及可爱、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以遐想,给人以回味,时时萦绕在幼儿的耳边。每月制定欣赏内容,期末开展“我和童话来对话”的回顾活动。通过这类活动,让幼儿接受规范的文学语言熏陶,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

大图书阅读。指导小班幼儿认识页码,掌握翻书的方法,会取放图书,知道爱护图书和安静阅读,最终达到自主阅读的要求,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成为成功的独立阅读者。

中班

阅读古诗,成语故事

阅读包含介绍知识的故事

大班

主题阅读:阅读有关习惯养成、礼仪规则、情感为主题的童话、诗歌等

小策略:阅读活动模式

1.幼儿自主阅读前半部分(小图书阅读)→师幼共读前半部分(大图书阅读)→幼儿预测讲述后半部分(或结尾)→幼儿画出故事后半部分(或结尾)。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按序排图→分析理解故事→师幼共同讲述故事→幼儿互相讲述故事。

3.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画→师幼共读每一幅图画→幼儿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排图讲述→将图片装订成“书”→幼儿互相讲述,欣赏自己制作的“图书”。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