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获奖观察记录】中班 小狗能不能上树

所属分类:观察记录 发布时间:2022-04-01 19:16:32
中班的幼儿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周边的一切产生好奇,对此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了解到当孩子的想法出现“问题”时,教师应理解、接纳他们的想法,善于利用“问题”,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编长期更新幼儿园招生,规划,管理等优秀文章,适合幼儿教师和园长参考!欢迎关注本站

参赛作品名称小狗能不能上树

参赛作者单位名称

观察目标当孩子的想法出现“问题”时,教师应理解、接纳他们的想法,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观察对象傅XX年龄段/班中班

观察时间2015年3月

观察分析

自从上学期转过来以后,傅子越小朋友就经常引起我的注意,一是因为他上课总是爱溜号,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二是在自由活动中他很少主动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而是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偶尔和小朋友交流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概念混淆不清的状况,真的很让我着急。导致我要经常的说他,提醒他,看的出孩子也在意老师的看法,并且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们的认可。

案例描述:

谈话时当我启发孩子们说说哪些动物是睡在树上,哪些动物睡在树下时,孩子们各抒己见,。只有傅子越例外,他将自己操作袋里的小狗拿出来,并要求我把它放在树枝上。他是不是概念不清呢?我疑惑不解地问:“小狗是睡在树枝上的吗?”他摇摇头。“那为什么你要把它放到树上呢?”我仍好奇地问。“我就喜欢小狗,我最喜欢史努比。”他忽闪着大眼睛,迎着我的目光大胆地说。噢,我想起来了,在讨论创设什么主题的大环境时,他曾和几个小朋友想制作史努比的家。当全班决定制作大森林时,他却不想改变初衷。我满足了他的要求,将小狗放到了树上,我期待着孩子们的发现。

一天,孩子们喝水间歇时间,我挑起了“小狗为什么会在树上”的话题,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包依曼说:“小狗是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掉进海里了。”

易思睿说:“小狗是被大河马和小熊举起来推到树上的,他们狡猾着呢。”

黄一诺说:“小狗是跟教练学爬树去,它自己爬上去的。”

孩子们新奇的想象让我茅塞顿开。这一个个不同的原因不正是几个故事的开头吗?不如引导他们借此编个故事。于是,我又问:“那它不会爬树,怎么办呢?”

包依曼说:“它不会爬树,吓得汪汪叫。这时大象过来伯伯走过把它救了。”田子悦说:“河马就要抓到它了。大象用自己的长鼻子和河马打起来,把河马打跑了。”

李梓伊说:“来了一个猎人,猎人把小狗救了。”

……

采取措施

当傅子越要求将自己小狗放在树枝上时,我的想法是:

1、接纳幼儿想法,尊重幼儿的选择

面对这一不合理的想法,我第一反应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实想法。这种做法有助于教师给幼儿适宜的反馈和有效的指导。当我了解到傅子越的要求并非出于认识问题,而源于情感的需要时,我欣然接纳了这种不合理的选择。虽然构成了墙壁画面中的“问题”,但教师的尊重与支持,会使他增长自信,成为敢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者并会将教师视为可信赖、可提供支持的朋友。

2、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的关注和思考

我没有将教育停留在接纳孩子的想法上,而是,不断引导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当我发现孩子们对有问题的画面并没有关注时,我又提出了具有引发性的问题:“ 小狗为什么会在树枝上?”从而,引起了孩子们对问题的想象、思考、表达与交流。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对不合常理的矛盾情节,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推理、想象、创造和语言等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获取成效

就此话题,孩子们编了许多故事。一只在我看来曾经不符合逻辑的“睡在树枝上的小狗”,在孩子们奇异的想象中变成了一个个合理的故事,不仅使孩子们觉得有意思,连我这个成人都深受启发。让环境说话,让环境与幼儿发生相互作用,这是我们曾经反复思考也不得其解的问题。今天,这自然而轻松的几问几答,让我找到了答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对环境的关注和兴趣,激发他们爱想、敢说、想编的愿望,帮助他们在想和编的过程中澄清一些认知上的模糊概念,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环境不就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作用了吗!

当孩子的想法出现“问题”时,教师应理解、接纳他们的想法,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中班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