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案观察分析记录及教育措施

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呢?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幼儿个案观察分析记录及教育措施,欢迎大家参考,更多请关注幼师OK网。

微信扫一扫,可以在手机里学习

【篇一】幼儿个案观察分析记录

一、幼儿园个案记录分析

一天午餐前,我拿起一本故事书,准备给孩子们讲故事,刚起了个开头:“有一个虎娃娃,老是离不开他的虎妈妈…”就听见一细小的声音在下面叫着,“别讲了,别讲了,什么时候讲完呀!”我低头一看,是迪迪,只见他苦着一张脸,摇着手像是要制止我讲下去。旁边的小朋友不干了,连声说:“讲下去,讲下去,我们要听的。”于是我对迪迪说:“小朋友都很爱听的,你也慢慢静下心来听我说吧。”说完,我又准备继续我的故事。可是刚说了没几句,他的声音又来了:“别讲了,别讲了,什么时候讲完呀!”小朋友们不高兴了“迪迪很烦的,老师快讲下去,不要理他。”我问迪迪:“为什么不爱听故事,你要和小朋友一样,安静得听。不能这样打断别人,这是不礼貌的。”可他还是忍不住翻来覆去的就是那几句话“别讲了,别讲了,什么时候讲完呀!”我生气了,对他说:“你不想听,小朋友可想听,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请你自己去找个地方坐好,不要打搅我们。”没想到,他真的站了起来,端起小椅子,坐到一边去了,这倒引起了我的兴趣。

事后,经过我多次细心的观察,我发现迪迪这个孩子比较孤僻,胆子很小,平时的话很少,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与老师也不愿意亲近,总是一个人玩,也不与别人交流,受到同伴的欺负也没有反映,一到听故事、看电视的时候,他就会反复那几句话“别讲(看)了,别讲(看)了,什么时候讲(看)完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性格变得如此的怪异,孩子的内心到底要数说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与他的家人进行了交流,得知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时无暇与孩子交流,教养的责任主要有两位老人来承担。然而由于他小时候曾生过一场大病,几乎丧失性命,因此家里人都很宠爱他,对他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顺的。老人们很注重关心他的身体健康,而除了吃饱穿暖以外也没有精力再去理他,无法与他交流,而孩子由于身体原因,也不能外出,每天就是一个人孤单的摆弄他的那些积木。于是,我试探的问他:“迪迪,你喜欢爸爸、妈妈吗?想他们吗?”他躲开了我的眼光,低下了头。从他的神情中,我能感受到他的内心是多么孤独,他是多么盼望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呀。

二、产生自闭与孤独感的原因

迪迪的这些行为反映出他的内心是十分孤独的,他的自信心和自主感都没有得到发展。如:他胆子小,不与同伴交流,不与老师亲近,上课不举手发言,害怕听故事、看电视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平时父母忽略了与他感情方面的交流,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的缺乏了解与沟通造成的。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得不到保护与信任,没有了安全感。而老人的照料则从他的身体条件出发,而没有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限制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使孩子没有了自主权,好像被关在一个无形的笼子里了。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一个人一生中第一个心理反抗期,压制他的愿望便会引起他的反抗。因此他对集体参与的活动显得特别的反感,便用语言制止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这是一种多么不健康的心理呀。

对于这样的孩子,的办法就是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其父母在工作之余多投一些关注给与他们的孩子,孩子多进行一些交流,了解他现在在想什么,准备做什么。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爱他,他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而老人们则要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养态度,放开手,给与孩子一些可以承担的任务,如拿拖鞋、分碗筷等等。这样才能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心,才能使孩子自主自立。

三、改变,从父母开始

在我的建议下,孩子的父母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态度,不再以为孩子还小,没有什么可以交流的,而是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外出,而老人们也不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而是鼓励他自己去试试,平时也有意识的带他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而我则在幼儿园里经常有意识与他交谈,并给与他一些可以完成的小任务,如整理玩具等。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在我们家园共同配合下,在我们的爱心、耐心下,迪迪慢慢走出了孤寂的世界,开始从旁观别人的游戏,到偶尔也参与集体活动了,他的笑容也一天天的增多了。

心理学家早有这样的论点: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是与社会环境、父母或护理之间早年的交互作用。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刚刚萌芽,正处于爱动爱玩,开始有交往意识的时期。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人和社会取得信任感,获得自主感,需要参与成人的活动,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这时候,抚养人能够对孩子的那些行为及时给与回应,允许他参与自己的活动的话,孩子会觉得非常高兴,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信心。反之,如果成人不能理解孩子的要求,对他们采取的是回避、漠视的态度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对外界的态度也是拒绝的,他们便会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变得更加孤单、自闭的。

【篇二】幼儿个案观察分析记录

观察对象:小小

年龄:三岁半

班级:小一班

行为表现:小小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平时工作较忙,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入园时总是闹情绪,说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琪琪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小小走过去抢琪琪的图书.因琪琪抓住图书不放,小小就把琪琪推到在地上,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小小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小小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小小在第l小组,他拿着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这时,小小发现黄黄和春明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黄黄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小小一步上前去抢黄黄手巾的头饰,黄黄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黄黄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春明.

4.分组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小小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一位小朋友开玩笑。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回去看图片了,等老师不注意他了,他又到另一名小朋友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他很开心。

原因分析:

1、冢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小小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

(1)工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小小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小小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小小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小小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2、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小小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小小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间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促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教育措施:

1、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小小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小小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小小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2、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篇三】幼儿个案观察分析记录

观察时间:20xx年4月8日上午9:10—9:33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花花(3岁半)

观察者:盛xx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幼儿操作《颜色四段卡》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依据。

2.基于幼儿对学习材料的使用情况,评估材料提供的适宜性以及教师指导的适宜性,以更好的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花花在榻榻米上选择了操作材料《颜色四段卡》,进入自主的学习和探索中。

花花先铺好工作毯,然后走到放置材料的地方。一次拿一样,分两次拿了《颜色卡》和《色板2》,整齐地放在了工作毯的左上角。随后将《颜色卡》里的第一段卡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向整齐的摆成了一排,又分别拿来了真实的蔬果。

花花准备放只有图片的第二段卡时,反复对比了一下,发现没有摆放的位置,就逐个把实物蔬果一个个的往下挪开并摆成了一排。随后,又拿出二段卡从左到右的摆放了两个,期间发现没对整齐,又把卡片对整齐了。

紧接着,花花拿起了只有文字的第三段卡,反复对比了将近一分钟之后将字卡准确的摆放在了黄色的下面,还拿起了黄色的梨对应的摆放在下方,嘴里说着“黄色”。

花花摆放好第二段卡和第三段卡后,就将颜色相一致的四段卡《蔬果》对应的摆放在了下面,摆放时小声的说出了“红色”“黄色”五个字卡上的全部内容,18分钟后花花完成了全部的操作。当最后一个白色的萝卜摆放好后,花花没什么表情的看了老师一眼,老师在旁边给了一个大拇哥,花花就开始了收材料了。

花花从左到右一张张拿起了一段卡放在材料盒里后,又同样的拿起了二段卡放在了材料盒里。拿起三段卡时还用小手拍了一拍,拍整齐了之后才放进材料盒里面。

紧接着,花花折返6次分别将蔬果一个个的放回了原位,又回来将材料盒和色板分别放了回去。最后蹲在工作毯左侧,把工作毯拉向自己的方式重复了几次,整齐的将工作毯卷好并放回了原位。

观察分析:

幼儿的兴趣需求:花花对操作材料《颜色四段卡》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整个学习过程投入而专注,长达23分钟的操作过程中里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究。

幼儿的发展水平:花花在从一段卡和食物的对应中,发现了二段卡和三段卡还没有进行摆放,能及时发现并进行位置上的调整。在之后的颜色与字卡对应、实物与字卡对应摆放以及收材料的过程中都表现出非常好的秩序感。在辨认和读字卡的过程中,对文字敏感,善于发现材料的暗示作用,图与文字的联系,能清晰的指认和读出字卡上的文字。

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在学习材料的设计上,教师将稍显枯燥、抽象的颜色三段卡与真实的实物建立了联系,变成了幼儿感兴趣的《颜色四段卡》。材料设计目的明确,适合小班幼儿操作,并有隐性的错误订正,能够有效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教师指导的适宜性:整个活动完全由幼儿独立操作完成,幼儿没有用言语或者在肢体上表现出对老师的需要,而教师也没有直接的介入,只是在旁边指导其他幼儿的时候,不定期的投来关注的目光和竖起大拇指给予孩子鼓励。

后续的支持策略:在活动后的小结时,花花在说“自己玩了颜色的游戏”后,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帮助花花进行了总结,如“花花今天进行了颜色四段卡的工作”“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苹果是红色的”“还有什么水果是红色的?”……教师能有意识地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形成新的经验。

教师反思和建议:

作为小班的花花,表现出的长时间的专注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超强的秩序感让笔者感到特别惊叹!幼儿看见学习材料就会产生游戏意图,材料是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最显性的保障。幼儿的认知、思维、语言等无一不在操作摆弄中产生和发展,而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是能够支持幼儿选择他们需要的材料,选择和谁玩,如何玩以便于实现他们的计划和意图。所以,教师要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同时要具有敏锐的在观察意识,去发现幼儿的需要,在不断的发现与完善中,让他们在足够的时间、空间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自由操作,亲身体验,享受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今天花花拿了《色板2》可是并没有打开进行操作,建议在现场或之后的活动中,老师能关注到,并能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分辨中能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标签:幼儿园 观察记录 教育措施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