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我从三方面来说一下教材:1、社会现状:当今社会,拐卖儿童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幼儿园孩子,有的幼儿因为贪图好玩的玩具或美食的诱惑而被骗到遥远的山村;有的幼儿因为分辨不清真假太听信陌生人的话而遭绑架;还有的幼儿分不清真假,而使家庭财产受损,更严重者直接失去了幼小的生命,以上种种情况时刻提醒教师要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2、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年龄小,无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无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经不起诱惑.如果生硬地和他们说道理,让他们注意保护自己,幼儿不易接受。但如果通过故事,让他们把故事中得到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3、教材本身的特点:《小兔乖乖》这则故事非常短小,且内容生动易懂,故事中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对话充满了童趣,易于模仿,最重要的是小朋友非常喜爱“小兔”这一角色,所以选择这一故事正体现出了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学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二、活动目标基于教材的综上特点,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来制定这次活动目标。1、在听听、说说、唱唱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小兔乖乖》,练习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唱歌声调。2、能迁移故事中的经验,明白不能让陌生人随便进门这一道理。3、在唱唱、演演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勇敢地表现自己。三、活动准备我从两方面来准备:1、前期经验准备:只有了解了幼儿原有的经验,才能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所以以下两经验是这次活动成功开展的有力保障。①幼儿有模仿故事对话的经历,并已形成一定的秩序;②从平时与家长、教师的谈话中,已知父母要出门前会对自己交代些什么话;2、物质准备:小班幼儿对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为此,我准备了森林背景图(图上有一座能开门的蘑菇房子),三只兔宝宝和兔妈妈、大灰狼形象各一个,配乐音乐、录音机。四、活动程序这次活动我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激发兴趣→了解故事→加深理解→情境表演→延伸活动下面我具体来说一下每一个环节:(一)激发兴趣:我通过以下三个小环节来实施:1、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注意问:“你知道蘑菇房里住着谁吗?”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2、师打开蘑菇房,揭示故事主角:“哦,原来是小兔子一家。”3、引出故事:“今天,小兔子一家发生了一件事,想听吗?”(我采用直接提问法,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在设疑的基础上,激发幼儿深入了解故事的欲望。)(二)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这一环节我分为以下两个环节来实施:1、初听故事,了解故事第一段,解决难点。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开始部分(背景音乐略起)(因为小班幼儿的反应慢,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较慢,所以第一遍故事必须由教师亲身讲述,以便幼儿听清故事内容,因为只有在听清的基础上才能去了解故事。)我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②;“兔妈妈要去干什么?”②“出门前她对三只小兔说了什么话?”③;“你妈妈出门前会对你说些什么?”④“那兔妈妈为什么会对小兔这么说?”(“兔妈妈为什么会对小兔子说那些话”这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迁移了幼儿生活中的经验“妈妈出门前为什么会交代自己一些话。”从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迁移到作品中,让幼儿理解兔妈妈说那些话的用心。这体现了纲要中所指出的教学活动要运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2、继续听教师将故事,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听完后,我提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孩子梳理内容。②“妈妈走后,谁来了?”②“大灰狼有没有骗过小兔子?”③;“小兔子想了什么办法打败大灰狼?”④;“大灰狼最后怎样了?”(这一环节中我从上一环节的局部拉出了整体,通过四个有征对性的问题,初步帮助幼儿理清了故事的脉络,了解故事的情节。)(三)深入理解故事,练习大灰狼和妈妈不同的唱歌声音。1、第二遍整体听故事。师讲完故事问:②“兔妈妈出门前对小兔子说了什么?”②“你会唱《小兔乖乖》的歌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兔妈妈的声音。”③;“那大灰狼又是怎么唱《小兔乖乖》的歌的?我们也来学学。”(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我自身的感染力、表现力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在我动情的讲述下感受着故事的本身特点几魅力。同时我突出了这一活动的重点,感受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唱歌声调。我运用启发引导法,引导幼儿学习兔妈妈温柔好听的声音及捏着鼻子学习大灰狼沙哑粗旷的声音。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两者声音的本质区别。)2、分组练习,进一部分辨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