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通过果实培养孩子早起的生活习惯。
2、能借助图片简单描述画面情景,学习说完整的话。
活动准备:
1、图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个。
3、图画纸。
活动步骤:
1、讲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懒惰的》:
2、大森林中谁起的最早?最起的最晚?
3、听一听、学一学公鸡是怎么叫的?数一数公鸡叫了几声?
手指游戏:大拇指醒来了,你早,你早;
食指醒来了,刷牙,刷刷牙;
中指醒来了,洗脸,洗洗脸;
无名指醒来了,梳头,梳梳头;
小拇指醒来了,一起做早操!
4、出示早晨、晚上的图片:
5、幼儿简单描述画面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6、游戏:早晨晚上。教师弹奏或演唱;Areyousleeping;的歌曲,幼儿做睡觉的动作,唱完后,教师学一声大公鸡的叫声,幼儿做起床动作。请幼儿模仿大公鸡,反复进行游戏。
7、学一学公鸡叫、小猪打呼噜的音效,利用教室内的玩具自由地创造声音,并说一说声音象什么。
8、绘画:早晨、晚上(老师画好小朋友起床、睡觉的图片,幼儿添画太阳、月亮)
活动延伸:带孩子早锻炼,在锻炼时渗透早起床的益处。
附:《Areyousleeping》(曲调同《两只老虎》)Are you sleeping?Are you sleeping?Brother john,Brother john.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Ding ding dong,Ding ding dong!
附:《最勤快的和最懒惰的》
森林里有一只红色的公鸡。每天早晨,当太阳公公刚刚睁开眼睛的时候,大公鸡就扬起脖子大声的叫着:;嗝儿--嗝儿--嗝儿--!嗝儿--嗝儿--嗝儿--,起床了!;森林就在公鸡的叫声中苏醒了。
有一天,森林里的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森林选拔赛,选出最勤劳的动物。早晨大公鸡的叫声在森林里飘啊飘啊,飘到猪妈妈的耳边,猪妈妈推了推身边的小猪,说;猪宝宝,快起床啦!公鸡都叫了!;猪宝宝翻了个身,又;呼呼;地睡着了。
大公鸡的叫声在森林中继续飘啊飘,飘到了啄木鸟医生的耳边,啄木鸟医生昨天晚上为树伯伯做了个手术,很晚才睡,听到公鸡的叫声,使劲儿伸了伸腰,起床了。;嗝儿--嗝儿--嗝儿--起床啦!;;嗝儿--嗝儿--嗝儿--起床啦!;大公鸡在叫第二遍。森林里的小鸟、蝴蝶和小鹿都起来了。
当太阳刚刚升到树梢的时候,小动物们都聚集在大象伯伯的家参加选拔赛。小鸟说:;啄木鸟医生每天早早起来给树伯伯治病,她是最勤劳的。;啄木鸟医生谦虚地说:;不不不,大公鸡才是最勤劳的,是他每天早晨叫大家起床的,要没有大公鸡,我有一次都差点睡过头了!;这时候刚刚睁开眼睛的小猪迷迷糊糊地走过来说:;才不是呢,我就没听见公鸡的叫声!;小动物们一看,小猪的脸都没洗,脸上一道又一道,是晚上睡觉时抹的吧!;哈;;,哈;;,你还说别人,你是最懒惰的,太阳都晒到屁股了,你才起来!大公鸡叫的时候,你还在做梦吧!;小动物们哈哈的笑着,小猪宝宝的脸通红通红的,他不好意思了。
大象伯伯说话了:;小猪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以后他就会改掉懒惰的毛病的,小猪,你说对不对?;小猪说:;对,我以后一定要勤快起来!大公鸡帮帮我吧!;大公鸡说:;好吧,每天早晨我叫你起来,和同伴们一起锻炼身体。;
从那以后,森林里最勤快的公鸡和最懒惰的小猪成了好朋友。每天在公鸡的叫声中,猪宝宝睁开眼睛。慢慢地,慢慢的,猪宝宝也变勤快了。4.花手帕(小班 美术活动)活动目标 :1、学习用渲染的方法装饰手帕,感受作品的美感。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 宣纸若干张,报纸垫在桌上2、广告颜料 , 娃娃活动过程:1、出示贴着嘴角下垂嘴的娃娃。小朋友们看,今天娃娃来和我们一起玩,咦?娃娃怎么不开心?老师来 问问,噢,原来娃娃妈妈给娃娃一块没有花的手帕,娃娃不喜欢。出示裁好的宣纸一张,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娃娃把手帕变漂亮吧。小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怎么帮娃娃呢?)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一样新本领--装饰手帕小朋友们看现在老师手中拿了一张正方形的宣纸,(宣纸侧翻)小眼睛看仔细喽,小耳朵听好了,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将宣纸对边折成正方形。然后把折好的宣纸一角放到颜色盘中染一下,时间不能太久,再换一种颜色染。然后小心打开,平躺在报纸上。(提醒幼儿染色要掌握好时间,宣纸浸染时间太久会浸烂,时间太短会染不上去。提醒幼儿宣纸浸染打开时一定要轻轻的,小心些)3、幼儿操作,动手染画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多种颜色去尝试,体验颜色渗透带来的美感和特殊效果。现在请小朋友来帮娃娃把白手帕变成美丽的花手帕,好吗?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很能干,把手帕变得很漂亮,对吗?小朋友现在把小椅子轻轻搬到位子上,可以开始了,但小朋友们在选颜料的时候要小心点,别把颜料打翻了,选你喜欢的颜色来装饰手帕。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把娃娃嘴换上嘴角向上的 嘴)4、延伸活动:小朋友变的手帕真漂亮,看娃娃现在可开心了,他有了这么多的手帕决定开一家手帕店,请小朋友一会儿去娃娃手帕店买你最喜欢的手帕。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 长方形娃娃 梯形娃娃 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那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9.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10.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圆形活动目的: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 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1、 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11.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正方形活动目标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2、 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 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一、 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
1、 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 出尝试问题1、 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2、 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 提示记录方法。
三、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四、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 教师讲解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1、 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 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2.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一、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四、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 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13.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比较物体的粗细.厚薄活动目标1. 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 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重点和难点1. 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 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活动流程分类->指认->命名->分类活动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游戏;谁更粗?;毛笔、钢笔和铅笔比粗细。钢笔比铅笔粗,毛笔比钢笔粗,毛笔和铅笔哪个粗?为什么?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认识三角形目标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准备1. 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两根约4米长的绳。
2. 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 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轮流触摸边缘,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数一数它们有几个角。
2. 找实物教师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让幼儿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 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教师将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笔沿边缘勾画出物体的外形轮廓,告诉幼儿三角形的名称,教幼儿正确的发音。然后教师请幼儿拿出纸制成的三角形和圆形,重叠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并说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 做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习。
14.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多少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黑板画,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教师讲完,幼儿动手画)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5.游戏《乒乓球》结束活动。
课下延伸:
点子卡片练习,添画小动物。
认识粗细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1、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