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喜欢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简短对话。
2.初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教学图片、课件、胸卡。
经验准备:本班幼儿喜欢听故事,个别幼儿能简单叙述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1.导入(出示小猪图片)
提问:这是谁?(小猪)小猪今天想找朋友做游戏,那它找到朋友了吗?我们一起听一听。
2.欣赏故事
提问:
故事里有谁?(小猪、大白鹅、小白兔)
刚开始,小猪找到朋友了吗?(没有)
小猪想和谁做朋友?(小白兔、大白鹅)
他们为什么不和小猪做朋友呢?(小猪太脏了)
最后,小猪找到朋友了吗?(找到了,小猪变干净了)
分析: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故事教学时,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课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使幼儿在游戏中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故事,学说对话小猪在路上最先碰到了谁?
它对小白兔说了什么?
小白兔是怎么说的?
小猪在路上又碰到了谁?它对小白鹅说了什么?小白鹅是怎么说的?
小猪洗干净后,大家都高兴地说了什么?
分析:本环节通过模仿动物之间的对话,使幼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4.请幼儿戴胸卡分段进行对话练习分析:本环节教师采取模仿、表演的形式调动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及表达能力。
5.讨论
你喜欢谁?你喜欢什么样的小猪?(大白鹅、小白兔、干净的小猪)
分析:本环节教师采用移情训练法,使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融入故事情境之中,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我还在活动前提示幼儿说:“孩子们,听到老师问你们问题,你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好吗?”有了老师的鼓励,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较为踊跃。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幼儿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1).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如本次活动运用了课件、图片、胸卡这些手段,使幼儿对活动有直观的感受和认识。(2).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使孩子们更好地融入活动,如体态语、语气、声调等的运用。
(3).教师要给孩子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表达氛围,同时对孩子的表达要给予肯定。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被认可、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而且孩子只有觉得轻松自在,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