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幼儿园公开课小班语言《报纸上的洞》教学设计含反思

绘本《报纸上的洞》适合小班年龄特点,本教案由幼师OK网免费分享,包含课程分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课后反思。主要内容:利用绘本中丑小兔手中的报纸,一边玩游戏,一边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大班中班小班公开课下载

课程分析:

1.绘本内容适宜小班年龄特点。《报纸上的洞》刻画了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一个是性格开朗的苹果猪,一个是胆小内向的丑小兔,这两个角色极具代表性,与现实生活中一些小班幼儿的性格非常相似。所以整个绘本内容容易引起幼儿情感共鸣,让小班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对丑小兔的关心之中。同时,故事中苹果猪给丑小兔的建议,不仅能吸引小班幼儿,对于现实中一些胆小幼儿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活动注重幼儿思维能力培养。教师通过报纸的洞一点点变大这个情景,自然巧妙地整合了对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既充满趣味,又富有挑战。整个活动充分挖掘了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元素,运用绘本情景,一步步地挑战着小班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中获得观察想象、分析判断、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3.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本次活动在激发幼儿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忽略对幼儿情感的积极引导。利用绘本中丑小兔手中的报纸,一边玩游戏,一边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将丑小兔渐渐敞开心扉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同时,在课件中插入了自己的照片,让孩子们不再胆怯,积极表达,让小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归宿,也真正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温暖。

课程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仔细观察画面并大胆猜测。

2.愿意大胆讲述,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课程准备:

故事PPT、报纸若干、教学平板

课程过程:

一、引出主题

——你见过报纸吗?在哪儿见过?原来,许多地方都有报纸。

——这张报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报纸上怎么会有洞洞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它的名字就叫《报纸上的洞》。

二、倾听故事

1.故事讲述

——丑小兔和苹果猪是两个好朋友,它们俩都喜欢趴在窗台前看马路上的风景。苹果猪看到从窗前经过的人都会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它有了许多新朋友。

——可是丑小兔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要躲起来?丑小兔心里想:有什么办法能让我看到大家,却让他们看不到我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苹果猪决定帮帮好朋友,它带来了一张有洞的报纸。丑小兔觉得这个办法挺好,便决定天天趴在窗台上假装“看报纸”。第一天早上,当苹果猪和朋友们打招呼的时候,咦?丑小兔在哪里?

2.游戏:洞洞里的秘密

——这么小的洞洞里看得到东西吗?我们也来看看洞洞里有什么?

——在洞洞里看东西有趣吗?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有洞洞的报纸,请你们走一走,看一看,透过洞洞,我们能看到什么?

三、体验情感

——丑小兔觉得这个洞洞太小,它决定要把洞洞剪大一点。第二天,它在洞洞里又看到了什么呢?有这么多人从它家窗台前经过,它的胆子越变越大了。

——第三天,为了看得更清楚,丑小兔把报纸上的洞洞越剪越大,越剪越大。终于,丑小兔把自己整个身子也露在了外面,朋友们看到了丑小兔,都很热情地和它打招呼,真开心呀!

——你的好朋友是谁呀?今天你们又多了一个大朋友,那个朋友是谁呀?谁愿意和我抱抱?我们也像丑小兔一样,去找很多很多好朋友吧!

课程反思:

故事内容较简单,符合小班刚入幼儿园孩子的心理。活动一开始我由露出苹果猪的鼻子、丑小兔的耳朵,让幼儿猜测是谁,这个环节非常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过程中,我还让每个小朋友都拿着一张有洞洞的报纸体验丑小兔躲在洞洞后面看外面世界的感受,这个反思大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随着情节的发展,洞洞变大之后,我在此时插入了动画的效果,也就是从小兔子的门口经过了有哪些朋友,从一个男孩开始,渐渐的到两个、三个、四个,告诉孩子们,数字是有递进的,而且人数量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最后我插入了一张自己的照片,让他们猜猜这个人会是谁?你见过吗?这样的话也就能够完成我们的活动目标。活动结束之前,我也和小朋友们进行了一个互动,瞧!今天你们除了班级里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你们还多了一个大朋友,那个人会是谁呢?孩子们在我的一个暗示下,都到了我的身边,激发孩子愿意大胆的与陌生人交往,也是作为小班年龄阶段需要培养的重点目标之一。

👉️更多幼儿园课件

🏷标签:报纸上的洞 教学设计 小班语言 幼儿园教案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