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获奖活动论文《如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新疆民族文化教育》

所属分类:教育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31 16:28:31
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知识、传统特色、风俗习惯等,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和谐意识,欣赏民族艺术品,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提高观察力和审美力。更多幼师资源,公开课,教案,比赛课件等,关注幼师OK网。

第十三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

参赛作品名称

如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新疆民族文化教育

参赛作者

  李伟

单位名称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方维罗纳幼儿园

摘要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以贴近幼儿生活和兼顾幼儿年龄为前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物质条件与活动形式,创设丰富的民族文化环境,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幼儿民族情感的建立和发展,激发孩子感受、热爱和表现民族艺术的兴趣。本文就如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新疆民族文化教育进行了探讨。

正文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在幼儿园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环境。因此,我园在开展主题背景下幼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过程中,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与民族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把我国新疆民族文化艺术,有机的渗透到环境创设中,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对幼儿提供健康、舒适、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的场所,使他们的快乐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满足他们多方位的要求。有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古来有孟母三迁,可见古时就对环境创设的开山之作。而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幼儿身上一直十分重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也是在另一方面反映幼儿院的教育水平,管理水平和专业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也有明确表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的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所以,一个丰富、健康的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作为一项“软教育”指标,可以在开发幼儿智力和个性发展上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二、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新疆民族文化教育

1.创设富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空间、墙面,来进行文化教育。

色彩鲜明、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对孩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以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布置教室,唤起幼儿的民族情感。以传统文化的风格布置教室,使幼儿在无意识当中了解传统文化特色,对唤起幼儿的民族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可通过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室环境,幼儿会体会到民族文化的温馨,会萌生对民族的爱与自豪感。装饰图案则可采用序列交错、重复变化、完整造型、对称均衡等传统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设计。门、窗、天花板要充分利用起来,赋予它们浓郁的民族气息。如窗户上可以张贴窗花或大幅剪纸作品,或者用线条拉出具有北方特色的方格窗棂,窗帘可选用蓝白印花布或蜡染布料,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中获得有关民族文化艺术的审美经验。此外,走廊、楼梯口要因地制宜的设计、布置。可以将它们装饰成民间艺术品欣赏台、师幼作品展示台,用来摆放一些民族工艺品,或老师、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还可以装饰成幼儿操作台,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欣赏、操作和展示的领地,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过程和收获成果时的喜悦之情。总之,所创设的环境要充分体现民族的艺术美。如:我们园在走廊环境和一楼大厅环境创设上均有体现新疆文化特色的亲子作品和教师作品,在班级门口创设新疆葡萄架,在楼梯拐角处创设新疆味道饭店,里面摆放新疆的馕饼、葡萄干、羊肉串、大盘鸡等菜品,使幼儿在无意识当中了解新疆传统文化特色,增加对新疆民族特色的认识,同时也充分体现新疆民族的艺术美。在游戏中幼儿亲手制作的葡萄、羊肉串、馕饼等作品也被展示到公共环境新疆味道饭店里,这样既调动了孩子制作的热情,也让幼儿在动手中加深了对新疆文化的了解。

2.利用区角活动,加强幼儿与新疆文化环境的互动。

幼儿知识的获得必须经幼儿自身的实践操作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得到,而区角的作用,正好满足幼儿的这一需要。因此,根据幼儿需要在各区角设置民族文化内容,并根据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教具供幼儿操作、摆弄、拼贴,通过操作,满足了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而操作材料丰富,又可以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开展了新疆民族歌舞欣赏与表演、新疆民族故事与儿歌创编、剪纸、新疆美食的制作与欣赏、民族服装服饰制作、民族娃娃家等民族音乐、语言、工艺美术、体育、社会等活动,在创造性角色游戏中开设小舞台供幼儿进行新疆舞蹈的表演与欣赏,还创设了新疆味道饭店和新疆烧烤店,提供服装和材料,供幼儿进行创造性角色游戏扮演,在建筑工地和建构区进行搭建新疆晾晒葡萄干的四周有洞的阴房,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知识、传统特色、风俗习惯等,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和谐意识,同时也使幼儿在游戏中加强了与环境的互动。

3. 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工作室”,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空间,发展幼儿智力。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审美特点,应多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反复感知民族文化中去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操作和创造活动中去创作,去表达自己得体验和感受。为此,我园创建了“民族文化工作室”里面汇集了丰富的材料,深受孩子们欢迎,是他们喜爱的天地。在这里孩子们能看到民族艺术品,激发幼儿对艺术文化美的追求和强烈的观察欲,表演欲和创造欲。民族文化工作室分美术室、纸趣吧、民族舞蹈表演区、民族小吃街、民族服装店、民族小作坊等。通过欣赏,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提高观察力和审美力。每个区还有丰富的操作材料,通过幼儿做做玩玩、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在玩中学、学中玩、玩所得。幼儿在操作制作过程中手、口、脑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又使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表演区培养了幼儿大胆表演新疆舞,主动合作,大胆创新的能力。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而幼儿期是培养民族性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幼儿充分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全方位的欣赏、领略民族传统文化,以培养民族情感,我们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的课程有机整合,寓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丰富教育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民族之花扎根于幼儿幼小的心灵中,为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尽自己绵薄之力。

4.家园合作收集新疆民族素材,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材料。

要体现民族教育环境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促进作用,不但体现在目标制定、内容安排上,更体现在活动材料的投放方面。例如,家长和幼儿一起做手工新疆绣花帽,和孩子一起剪纸新疆娃娃,把这些作品带到园区来,让幼儿参观感受;家里多余的有民族特色的饰品、衣物收集起让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操作中有了充分的材料;家长在和幼儿外出旅行时和他们一起去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把这些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亲子共同参与完成的对孩子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举办“新疆少民族手工作品展”,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激发家长和幼儿学习、创作的兴趣。使幼儿园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深入到幼儿家庭中,共同探索、营造民族文化的新气息。

5.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民族环境,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氛围。

幼儿最初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的,可以说幼儿对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在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环境的同时,更要重视情感和文化价值的传承,让环境成为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幼儿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并激发幼儿不断探索,从而使民族文化艺术注入新的内涵。因此,尽力营造出充满民族艺术气息和文化品位的教育环境,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以幼儿参与为根本,利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隐形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得实施具有民族特色的启蒙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