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
参赛作品名称如何培养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参赛作者 赵玲玲 单位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凤凰城凤馨幼儿园摘要舞蹈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而儿童舞蹈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是童心的展示,是童趣的描摹。幼儿园舞蹈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积极地参加各项音乐活动,使他们认真地、自觉地接受教育,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开阔了眼界,使他们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关键词培养;幼儿;舞蹈;教学活动。正文兴趣在现代社会的艺术生活中,音乐与舞蹈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然而幼儿在进行舞蹈活动时,音乐与身体动作常常是不能分割的。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陶冶幼儿性格和品德。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舞蹈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而儿童舞蹈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是童心的展示,是童趣的描摹。幼儿园舞蹈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音乐游戏三大类型,为了使幼儿能通过舞蹈的方式充分地表现自己,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在实施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中,兴趣是幼儿学习掌握本领的一大前提,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良好的积极情绪的前提,兴趣反映了幼儿对活动表现出的积极情绪。由于年龄段的关系,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的生性好玩,注意力尚未形成,老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安排一些轻松、愉快、有趣而又有益于教学的舞蹈内容。1.利用语言激发幼儿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兴趣(1)采用引导性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想象力,在课堂中急中生智,编几个儿歌来帮助幼儿练习,如练习小朋友节奏感的儿歌是:我是一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也更可以把难记的舞蹈动作,通过编成一个小故事来牢记动作的顺序,一边练习,一边让小朋友一起讲故事,不仅让小朋友学会语言表达,还运用想象力,记熟舞蹈动作。(2)采用表扬性语言表扬是调动小朋友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如“我看谁的本领最大”、“哪一组排得最整齐”、“这位小朋友回答很正确,反应很快,老师很喜欢!”等这些简短、肯定、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了她们的上进心。(3)采用勉励性语言在舞蹈中,基训练习占上课的很大比例,基训也是小朋友认为最痛苦,最懒得做的一个环节,甚至有时会觉得枯燥,对难一点的动作感到害怕,当疼痛难忍时会哭泣、闹情绪,教师就需要勉励的语言说:“不用怕,一点点的痛不算什么,我们长大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应该去克服它,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老师在,不用怕,课堂上老师就是你的爸爸妈妈,我来保护你。”这样幼儿听了不但乐意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觉得做好反而得到老师的认可,做的不好,老师会保护自己。这要比“你必须做,做不好要罚”的训斥好得多。(4)采用幽默性语言老师的幽默语言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是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改正学习错误、减轻幼儿心理压力、调整情绪、消除疲劳起着积极的作用,上课一贯的生硬面也会让小朋友觉得呆板、枯燥觉得老师格格不入,不和蔼可亲的感觉,小小的一个玩笑,一个幽默点去引取她们的欢迎和笑声,他们喜欢上了老师,也会喜欢上了舞蹈!(5)采用严格性语言由于现在的小朋友者都是独身子,在家比较娇惯,无意之中在外也会流露出个性强的脾气,老师为了更好的教学,有时需要严格性的语言来整理一下现场气氛,特别是中场休息过后,小朋友分散的心不能急时的收回来,还沉浸在课间玩耍、吃零食的气氛中,老师有了严格的一面,家长也喜欢,认为老师上课有紧有松,并不是一贯的顺着小孩子,小朋友也会潜意识中开发一种学与玩分界的概念,久而久之,小朋友会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学习舞蹈,知道什么该认真,什么该放松,同样也是会提高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得到家长的认可。2.利用道具激发幼儿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兴趣(1)3-4周岁的初级班幼儿,以律动为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节奏,利用小道具铃鼓,铃鼓一拍会发现声响,一是有声音,二是有色彩,是一种实体接触。(2)对于刚入门的幼儿,认识人体的部位训练,如头、手指、手臂、腰、腿、脚等,为了让小朋友的小手在以后的舞蹈练习中有劲、漂亮,老师就需要加强手指的练习,如:练习小兔子耳朵坚起来,老师可以拿出毛绒玩具——小兔子,小朋友的小手像玩具小兔子的耳朵一样直直的坚起来做到有劲、有力。老师可以借助道具来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和眼球,来认真、有兴趣的学习,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情绪。3.利用音乐激发幼儿对舞蹈教学活动的气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训练对孩子将来最终进入任何工作领域来说,都是最好的背景,音乐使我们更为敏感并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融入音乐活动,用非品头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用优美的歌唱和全身的律动带领幼儿进入音乐世界,就是把出自我们直觉、感情、灵感的非理性的那部分东西(亦可称为精神方面的东西),用音乐的严密组织结构,启发幼儿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用充分化为感性直觉的智力结构陶冶幼儿情感,培养幼儿意志,使幼儿在舞蹈活动中充实丰满、健康多彩,饱含进取和创造的活力。”(1)如:在芭干上训练压、前、旁、后腿,播放节奏强而吻合的乐曲,小朋友立即会随着优扬而动感的音乐节拍,认真的做动作,音乐取材要好听,让小朋友产生共鸣,有激动感,有时候她们不仅做得认真而且会照着镜子,希望自己的动作优美、协调争取老师的表扬和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