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猫抓老鼠》含反思

所属分类:小班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3-12-01 08:51:34
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知识去自主探究新知识,激起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幼儿学得更主动、更快乐、更有信心,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辩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2、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猫抓老鼠》含反思
2、大猫来了


(1)听辩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辩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3、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活动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令人令人欲试,热情高涨。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小班音乐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