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吃什么》含反思

所属分类:中班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5-02-01 20:37: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吃什么》含反思,是一篇:引导幼儿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以及饮食习惯,鼓励幼儿大胆的猜测、讲述,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以上是本篇教案基本内容。完整教案请往下观看!

活动目标:


  1. 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以及饮食习惯。


  2. 尝试饲养和照顾小蜗牛,体验其中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重点难点:


  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以及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1. 在植物园内散步时,和幼儿一起找找蜗牛,共同捕捉若干小蜗牛。


  2. 与蜗牛有关的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看,是谁?(出示实物蜗牛)我们跟蜗牛打个招呼吧!



  二、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以及饮食习惯


  (一)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1.初步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用你的小眼睛仔细看看,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集体观察蜗牛的特征,并且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如:蜗牛有一个大壳壳;蜗牛有两对触角等。教师积极肯定幼儿的观察与讲述。


  2.播放视频《蜗牛》,进一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看完了一段有关蜗牛的视频,你对蜗牛有什么新发现?


  追问:蜗牛的眼睛在什么地方?它用什么爬行的?爬行时会有什么东西?


  师幼共同小结:蜗牛有两对触角,大触角上有一黑点就是它的眼睛;身体是软软的,用腹足前进,会留下粘液;背上有一个硬壳。


  3.拓展小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幼儿看图说说,探讨一些蜗牛的其他秘密,如:蜗牛的嘴巴里有上百颗牙齿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吃什么》含反思
  (二)了解蜗牛的饮食习惯


  1.大胆猜疑,激发兴趣


  提问:蜗牛喜欢吃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的猜测、讲述,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在操作中发现蜗牛喜欢吃什么


  要求:每组提供四只实物蜗牛,请小朋友选择你觉得蜗牛可能会喜欢吃的四种食物喂蜗牛,看看蜗牛喜欢吃什么,并且用你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在幼儿需要时提供及时的帮助。


  集中交流:通过喂蜗牛,你发现蜗牛喜欢吃什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进行大胆的讲述、交流。


  3.进一步了解蜗牛蜗牛的饮食习惯。


  教师继续播放视频《蜗牛喜欢吃什么》,引导幼儿在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蜗牛的饮食习惯,并进行小结。



  三、尝试饲养和照顾蜗牛


  1.师:我们请蜗牛住在我们教室,好不好?我们可以怎么照顾蜗牛呢?


  引导幼儿在之前的经验基础上积极讲述、交流。


  2.结合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以分组的形式饲养、照顾蜗牛,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反思:


  蜗牛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生动、可爱,很受幼儿喜欢,因此在这个科学活动《蜗牛吃什么》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下面让我结合本活动来说说我对课堂调控的运用。


  对教学活动的调控


  对教学活动的调控包括教师对学生、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及协调相互关系的调控,具体策略如下:


  1.教学的前馈控制策略


  教学的前馈控制是指在幼儿的学习产生偏差之前,教师根据同类教学信息的反馈与矫正所形成的经验,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防范错误的发生。


  如:播放视频《蜗牛》,进一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中,我提问:“看完了视频,你对蜗牛有什么新发现?”考虑到幼儿可能会重复之前的回答,或者一时回答不出来,学习产生偏差之前,我将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追问:“蜗牛的眼睛在什么地方?它用什么爬行的?爬行时会有什么东西?”提前采取控制策略,防范错误的发生。


  2.教学的多边互动策略


  多边互动,即“多边活动论”,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诸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以利于开展与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


  活动中,我采用了师幼、幼幼的多边互动策略。


  3.反馈控制策略


  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如幼儿大胆猜测蜗牛喜欢吃青菜、毛豆、苹果等时,我会积极肯定幼儿的猜测讲述,反馈:“有可能”、“我也觉得蜗牛会喜欢吃青菜”等。当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涨时,我会通过肢体语言的提示,矫正幼儿不能安静倾听的情况,引导幼儿静下来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甚至对个别幼儿我会去摸摸他的头暗示他认真听。


  自我调控


  工作四年,我深有体会如果自我没有调控好,整个活动的氛围都会随之走样。因此,在活动中,我做到放松自己,把目标记在心里,把活动内容记在心里,不生搬硬套,调控好每个教学环节,争取让每位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对于认知方式和策略的自我调控,我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尤其当我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时,或许我可以尝试运用假设、例证、反抛、联想等策略,真正让师生互动起来,难题不应该是教师的难题,而是应该教师启发幼儿尝试、探究、解决的问题,使难题不再难。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中班科学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