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两条“于”》含反思

所属分类:大班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30 18:24:47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两条“于”》含反思,是一篇: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以上是本篇教案基本内容。完整教案请往下观看!

设计意图: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已经认识了"+"、"-"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通过儿歌和身体的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内容:


《神奇的两条"于"》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它们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读法和运用。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理解">"、"<"的含义。



活动难点:


大于号、小于号的实际应用。



活动准备:


课件PPT、儿歌、1-10的数字头饰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两条“于”》含反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


1.带小朋友们去看海,出示PPT课件问:你们看到大海里有什么?(海豚、海龟),海龟、海豚各有几只?幼儿说出数量,教师出示PPT, 5 3,海龟和海豚比,谁多?谁少?那么5和3相比,那个数字大?那个数字小? 教师问:我们可以在5和3之间放一个符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放到这可以吗?启发幼儿,引出">",让幼儿观察大于号的嘴巴向着前面,对着大数笑,大于号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读5大于3.


2.大海里除了有海龟和海豚,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出示PPT,问:大鲨鱼和小海马在生活在这里,找一找, 大鲨鱼有几条?小海马有几只?,说出各自的数量 2 6,引出"<",观察小于号的大嘴巴也是对着数字大的,但是方向是向后边,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读小于号,说出2小于5.


3.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大嘴巴,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出儿歌《大于号,小于号》。大小两条于,名字各不一,嘴巴向 >,它叫大于号。 嘴巴向 <,它叫小于号。陪我一起游戏和学习.



二、游戏表演:学做">"、"<"


玩法:请两名幼儿做数字宝宝,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着或者坐着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让小观众们读出所表示的意思。



延伸活动:


小朋友看了海也累了,就到海边休息一下,玩玩"送符号宝宝回家"游戏,教师出题,进一步复习巩固大于号和小于号,感知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活动后心得:


通过创设一起去看海,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把幼儿带入海洋世界,看到海里的动物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我要学"变为"我要学"。


在活动中我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师AI智能创作工具

一键生成教案、观察记录、发言稿,提升幼师工作效率。
接入deepseek大模型,智能生成各类教学文档,让您专注幼儿教育

推荐课件下载

大班科学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