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带班教师: 配班教师: 保育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本班幼儿情况分析:
幼儿入园两个月来,孩子们初步适应了班级的集体生活,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意识,会自己拿杯子喝水,如厕,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进餐,个别幼儿还需要教师喂饭。
一、生活活动
目标
1. 会使用小勺独立进餐,掌握基本的用餐方法。
2. 学会使用水杯,喜欢喝白开水。
指导策略
² 餐前用游戏方式进行指导,用餐时注意观察,适时鼓励。
² 不苛求所有幼儿在同一时段内都能正确用勺吃饭,如:允许有大把抓勺、用手捏着吃的现象等。
² 在活动区投放形象的材料,如给小动物喂食或给娃娃喂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正确的用勺方法。
二、区域活动
(一)美工区(重点指导)
目标:愿意尝试用手蘸颜料进行印画。
指导策略:
² 浸泡在海绵中的水彩颜料3种、擦手毛巾、白纸。
² 幼儿用手蘸颜料,在纸上随意涂鸦,如点点画画、按手掌印等。
² 教师可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后期加工,并可将纸剪成各种有趣的形状,如小衣服、小手绢等,作为班级的装饰;也可以在上面写上幼儿的名字,贴在他们的柜子上。
(二)娃娃家(重点指导)
目标:愿意在娃娃家中模仿成人做家务事。
指导策略:²
² 娃娃家投放娃娃、小扫帚、簸箕、拖把、湿抹布等。
² 鼓励幼儿模仿成人的样子打扫房间,支持他们自己探索工具的使用和把地面弄干净的方法,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协助,如帮幼儿拿着簸箕等。
² 当“娃娃”的脸脏了时,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把它变干净的方法,如用湿抹布擦擦。
(三)建构区
目标:能够用围拢的方式搭建小动物的家。
(四)表演区
目标:喜欢图书区的小书,在成人的引导下,倾听故事。
(四)益智区
目标: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区分“1”和“许多”。
指导策略:
² 两只小碗一左一右放在托盘里,左边碗里准备10-15颗带皮花生。
² 幼儿用两指或三指捏的动作拿取花生,将左边碗里的花生一次拿一颗到右边空碗里,一边拿一边说:“1颗花生,1颗花生……”。
² 将所有的花生都拿放到右边碗里后,说:“碗里有许多花生。”然后,将右边碗里的花生拿回左边碗里。
(五)自然角
目标:初步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指导策略:
² 带领幼儿迎接自然角的新朋友,提问:小乌龟长什么样?乌龟背上有什么?等引导幼儿观察小乌龟的外形特征。
² 一起给小乌龟起个名字。
² 与幼儿讨论怎样饲养小乌龟:小乌龟爱吃什么?小乌龟会生病吗?怎样才能照顾好小乌龟?
三、集体活动(领域: 数学 )
活动名称:圆圆的饼干
活动目标
² 通过触觉、视觉感知圆形,知道圆形没有边,没有棱角。
² 能说出生活中圆形的东西。
活动准备
² 经验准备:幼儿见过圆形的物体。
² 物质准备:神秘袋,圆形、正方形卡片;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正方形的塑料钮扣(穿珠)若干;盘子若干。
活动重难点:
² 辨别圆形物体,并用“圆形”描述物体形状。
活动过程
² 一、出示两个神秘袋(分别装有圆形卡片、正方形卡片),请幼儿触摸感知并讨论。
² 师:你摸到的卡片是什么形状的?
² 请幼儿用手指书空画一画正方形,说一说正方形摸起来的感觉。
² 请幼儿用手指书空画一画圆形,说一说圆形摸起来的感觉。
² 帮助幼儿比较、总结圆形的特点。(圆形摸起来没有尖尖的棱角,没有直直的边)
二、幼儿自主操作,辨别圆形。
² 幼儿每人两个小盘,其中一只空盘,另一只装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正方形的钮扣6-8块。
² 告诉幼儿盘里有许多好吃的饼干,请把圆形饼干从盘里挑出来放在空盘里。巡回指导。
三、找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² 师:你还见过、摸过哪些物品是圆形的?
² 请幼儿在教室里面找一找圆形的物品。
² 教师用图画的方式在白板上记录幼儿的发现,并提示幼儿用“XXX是圆形的”回答问题。
活动建议
² 益智区投放大小、颜色、质地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卡若干,请幼儿找出圆形的图片。
四、户外活动
(一)集体活动
活动名称:小孩小孩真爱玩
活动目标:
² 能按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跳。
² 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初步感受参加集体锻炼活动的乐趣。
材料准备:
² 经验准备:幼儿会说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幼儿初步了解室外场地和运动器械的名称。
² 物质准备:在场地上画2个同心大圈,圈与圈之间间隔约50厘米。
重点指导:能按信号向指定方向做走、跑、跳的动作。
(二)分散活动
重点投放:
² 软飞盘、拖拉玩具、跷跷板等小型户外活动器械。
指导要点:
² 提示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进行分散游戏。
²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玩具材料。
² 帮助幼儿掌握跷跷板等小型户外活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² 提醒幼儿避免相互碰撞。
² 引导幼儿按照标记收放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