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班级管理理论及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² 教师需要依据科学研究总结出的可靠理论来了解班级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正确方向的指引才能带来管理行为的正确。教师应该明确需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发展好自己班级管理方法,真正满足幼儿在班级中的需求,以达到良好互动,最终确保幼儿得到发展的目的。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
² 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建立在良好的关系基础上的。这种关系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不同的方面。只有营造出正向的、积极的关系,使自己的班级成为一个支持性的集体,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班级管理的目的。
3. 学习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策略
² 有效的班级经营要求教师能使用良好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最佳的学习,满足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
² 教师应根据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分析,改进幼儿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他们成功的动机。其实学习上的低动机、负面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师及家庭中营造的学习环境不当导致的。因此,教师学习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策略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4. 拥有管理及维持班级秩序的能力
² 教师应具有管理的能力,让幼儿建立行为标准,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充满积极氛围的班级环境。
² 教师还应具备保证教室环境清洁、维护幼儿的安全、维持班级秩序的能力。
² 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分组活动,教师都应能迅速让幼儿进入活动状态,避免无所事事带来的危险。所以说,教师应能将管理及教学的技巧互为辅助,促进班级内幼儿的发展。
5. 拥有改变幼儿问题行为的能力
² 教师应能使用行为管理技巧支持自己的教学,还应具备发现和改变幼儿不当行为的能力和技巧。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幼儿出现的行为问题,总推说没有时间,或者问题还不够严重;也有的教师习惯于对幼儿的行为问题大惊小怪,而忽视了幼儿自然成熟将带来的问题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