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常规是幼儿园各项活动开展的保障。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离园常规时,教师不仅要明确要求,有目标、有重点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还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让教育更有效。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幼儿离园环节的常规培养,提升幼儿的秩序感、规则意识、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让离园组织不忙乱。
一、在环境中渗透常规提示,引导幼儿完成离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教师将离园时对幼儿的各项常规要求用绘画、拍照、图示、文字符号等方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利用这样的显性环境提示幼儿遵守常规。如:
Ø 如厕:如厕步骤图、洗手流程图、塞衣服步骤图
Ø 擦香香:擦脸图谱
Ø 离园流程自查:离园五步曲、离园九步曲
Ø 情绪肯定:心情日记墙
Ø 玩具归位:玩具归位标识。
二、利用儿歌引导和强化常规要求。
教师利用游戏化的方式、童趣的指导语言引导对幼儿的常规要求比生硬的指令会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如:
《穿衣》:大门向外抓领子,轻轻向后盖肩膀。一左一右伸袖子,咔嚓咔嚓系扣子。
《擦香香》:宝宝霜,香喷喷,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点一点,照一照,抹一抹,小脸蛋儿香又滑。
《排队》:小宝宝,排排队。你在前,我在后。一个跟好一个排,整整齐齐排好队。
《列队走》:小小手——摆摆动;小小脚——踏起来;小胸脯——挺起来;一二 一,一二一……
《离园》:离园时,收书包。书本用具别漏掉,捡捡纸来摆桌椅。室外站队快静齐,平平安安回家去。
三、利用集体活动带动常规培养。
教师要擅于组织有趣的集体教学活动,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有趣的教学环节,引导幼儿对离园环节常规要求更清晰,带动幼儿主动按照规则和要求去做。如:
Ø 综合活动《离园前做什么》,让幼儿自己梳理离园前需要做的事情,并提出现有问题,讨论怎么改善等。
Ø 综合活动《我们的约定》,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要求,从他律到自律。
Ø 社会领域《礼貌用语我知道》,引导幼儿离园会主动说再见。
Ø 社会领域《警惕陌生人》,引导幼儿离园后紧跟家长。
Ø 综合活动《我会轻轻》、《玩具的家》等。
四、强化幼儿良好常规,带动幼儿的情绪。
教师经常鼓励和肯定幼儿的良好常规,设计“今天的我”活动,每天离园前总结一天的表现,肯定幼儿进步行为,鼓励幼儿坚持良好常规。离园前可以给每一个幼儿一个肯定的抱抱、小礼物分享、个别幼儿的特别鼓励等,让幼儿拥有积极的情绪,继续良好常规的同时,保持离园时的愉快情绪。
五、加强对个别幼儿的常规指导。
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常规培养方面,大多数幼儿都能遵守制定的规则和要求,但每个班级一定有个别幼儿会做不到,甚至捣乱。这样的情况不能简单的用统一的指导方法,不同幼儿,他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同。教师需要理解幼儿的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讨论与尝试,找到能够帮助个别幼儿的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改进。
六、组织安静、有趣的室内活动,让幼儿能够耐心、有序地等待家长的到来。
离园前,根据时间安排,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短小游戏,让幼儿有兴趣参与,提升完成各项工作的速度,同时,分散想要见到家人的焦急的情绪。良好的互动让幼儿情绪愉快,且能够耐心有序地等待家长。
七、根据时间利用手头小玩具代替幼儿区域游戏或者集体游戏。
离园前的时间比较紧凑,幼儿陆续完成离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后,游戏的时间并不多,在时间并不充裕的时候,建议用比较灵活的手头玩具替代进区域游戏,兼顾到不同速度完成活动的幼儿,减少先完成幼儿的消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