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获奖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片》

所属分类:大班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29 08:19:00
纸是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他们经常会用到,例如剪纸、画画、手工等。但是幼儿缺乏对纸的科学认识,特别是一些有关纸的小实验。本次活动,主要以纸为材料,通过提供小积木,引导幼儿在猜想、操作、验证等,了解纸张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3.能大胆探索与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难点: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纸片、小积木、记录纸、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平时我们都用这种纸做什么?”

幼:“画画、折纸…”

师:“今天,我们用它来做一个小实验。”

二、基本过程。

(一)自由探索纸片“站”起来的方法。

1.将一张纸平放在桌上,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看,这张纸是平躺在桌子上的。请你想办法让这张纸片站起来,不能借助任何材料的帮忙。”

师:“请试一试,看谁站起来的方法最多,而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2.幼儿自由探索怎样让纸片“站”起来,教师巡回指导。

3.请孩子介绍、演示让纸片站起来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纸片折一折,卷一卷,纸片的形状变了,它就能稳稳地站起来。”

(二)验证哪种方法的纸片“站”得更稳,能“顶”住一块积木。

1.出示积木。

师:“我要用这块积木考验一下,你站起来的纸片力气是不是最大。”

师:“我把积木放到纸上,纸片还能站得稳吗?为什么? ” 2.出示记录纸,讲解记录方式。

3.幼儿探索纸片怎样“顶”住积木,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师:“请你试一试。”

4.展示孩子记录情况,并让孩子把能“顶”住积木的纸片找出来。 教师一一介绍“顶”住积木的纸片的形状。

师:“那到底是哪种形状的纸片力气比较大,能够顶起积木呢,一起来找一找”

教师根据幼儿记录的结果,分别请幼儿上台将能够顶起积木的结果放在展示桌上给大家看。

师:“看来,小朋友们觉得这些形状的纸片力气比较大,能够顶起一块积木。”

(三)再次尝试改变纸的形状,“顶”住更多的积木。

师:“将下来,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新的挑战。想办法让你的纸片顶起更多的积木,想不想接受挑战?”

1.教师演示放积木的方法及记录积木数的方法。

师:“老师先来挑战一次,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老师从展示桌上挑选一种形状,放第 3 快积木时,倒了)

师:“老师在放第 3 块积木时,这个纸片有没有顶起它来?”

师:“哦,那这个纸片真正能够顶起的数量是最后倒掉的数量再减一个, 最后使他倒掉的那块不算。你们会数了吗?”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师 :“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3.幼儿互相交流:纸的形状、“顶”住的积木块数。师:“你刚才顶起了几块积木?用的什么形状?”师:

“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用了圆柱体。”

三、结束部分。

探索怎样能“顶”住一筐积木。

师:“有什么办法能够顶起这么多积木呢?”(放好多这样的圆柱体)请每位幼儿卷一个圆柱体放在展示桌上。

教师演示成功了,提问为什么?

师小结:支撑的纸片多了,支撑的面积变大了,所以就能“顶”住一筐积木。

在第一个环节,我让幼儿大胆自主操作,尝试让纸片“站”起来,一开始幼儿思维没有打开,但通过大胆尝试后,能够想出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反思

我相继抛出问题“哪种形状的纸片站得稳”,通过一块小积木让幼儿首次感知不同形状的纸与承载重量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非常感兴趣,操作过程中善于思考与想办法。接着,通过提供较多数量的积木,引导幼儿探索“哪种形状的纸能够支撑起更多的积木”,通过尝试,幼儿得出结论——圆柱体。

在最后的延生环节,通过让每个幼儿裹一个圆柱体,放在一起后支撑起一整框积木,引导幼儿感知合作、团结的品质。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幼儿探索的热情并没有消退。此次活动材料也投放于区角中,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大班科学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