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活动分享

所属分类:活动和游戏方案 发布时间:2025-02-01 00:31:00
幼儿园语言教育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幼儿在语言技能上取得进步,而且促进了他们整体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案例一   小班语言活动

 活动名称: 《小兔子开铺子》

活动目标:

1. 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说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2. 在游戏体验中学习量词一张、 把、双、个、顶,并尝试在生活中运用量词。

3. 感受与同伴、教师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售货厅1个(小红桌子2个);儿歌中所需的杯子、袜子、帽子实物;兔子头饰两个。幼儿购物袋30个;染纸盘子(10个)、折纸(d0条小鱼)、纸杯花朵(10朵)

活动重点: 了解常用的量词“张”“把”“个”“双”。

活动难点:能够将量词运用到表演和实际生活中。

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

以提问的方式创设情景,引出“小兔子”的角色,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孩子们请你们猜-猜今天哪个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谁?

1)播放PPT,引出儿歌内容(小兔子开铺子)。

:小兔子特别喜欢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它今天新开了一家铺子,欢迎大家光临。

:谁知道什么叫铺子?

2)观看图片引导幼儿知道铺子就是商店、超市。

师;铺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商店、超市,里面有吃的、用的、玩的。

:请你猜-猜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 互动过程

1)出示幻灯,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前半部分内容,认知物品名称并学习

量词。

师:小兔子的铺子里面有什么? (桌子、椅子、袜子、杯子、帽子)

师: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多少双袜.....

分别请幼儿说一说多少桌子? 老师逐一地独立展示其他物品的图片,请幼儿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椅子、袜子、杯子、帽子),分别提问是什么东西?一共有多少?

2) 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后半部分内容,巩固理解词量。

: (咚咚咚)快来看看谁来买东西啦! (分别出示 五只猴子)

: 请你仔细听一听小猴子都买什么了?

猴子:小兔子,我要买一张桌子、 两把椅子、三双袜子、四个杯子、五顶帽子。

3) 带领幼儿看图复述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 儿歌内容。

: 快看,小兔子把东西全卖完了,可是他想不起来今天屋子里面有什么?都卖了什么?我们一起帮他想-想吧! (教师带领幼儿再次看图完整地复

述儿歌)

3. 结束部分

① 游戏“小兔子开铺子”:引导幼儿用“我要....”的句式参与游戏,

并能运用量词。

:请小朋友把买到的东西放在塑料袋里回座位,互相说一说你买了什么?

② 引出小一班礼品店,鼓励幼儿学习新的量词,并运用到生活中。

师:咱们班也开了一个商店,里面有许多好玩、好看的东西, 欢迎小朋友们也来买东西。不过,一定要说清楚你要买什么,买多少,售货员才能帮你拿。

: 儿歌

小兔子,开铺子,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三双袜子,四个杯子,五顶帽子。

来了五只猴子,

买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三双袜子,四个杯子,五顶帽子。

小兔子的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主要是源于活动采取了PPT、游戏情景两种教学形式,当出示PPT的时候孩子们的专注力非常集中,PPT动画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图片形象、生动、可爱,易于幼儿喜爱和接受,为此幼儿能够较快地熟悉、理解儿歌的内容,并积极主动地随教师数一数、说一说看到的物品。在数数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跟随教师手口致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数,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序数和数数的基本方法。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幼儿理解儿歌中的“量词”, 我以创设真实生活中买东西的情景,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游戏兴趣,鼓励每一名幼儿参与活动,正确使用量词,说出自已想买的物品。通过创设情景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欲望和需求,也便于教师一对地指导幼儿使用量词,在有趣的活动中较好地完成了

活动点评:

1. 活动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完成目标。儿歌的内容包含着最常用的量词。并且选择能够自然融合数学领域的内容,十分吸引幼儿。

2. 活动准备充分,教师能够关注到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用PPT的这种具体形象的方式表现儿歌内容,便于幼儿理解。

3. 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学习特点,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主动的运用量词,符合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4. 活动过程清晰,层层递进,重难点突出,并且有有效的突破重难点的教育措施,如,用游戏的方式引领幼儿主动运用量词,用PPT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案例二     中班语言活动

 活动名称: 这是一只蜗牛吗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多种多样的图书,体验阅读的快乐。

2.能够使用恰当的、丰富的词语形容画面上的动物。

3.仔细观察画面,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动物变化的线索,大胆进行猜想,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自制大书《这是一只蜗牛吗》、Flash 课件、操作图片。

活动重点: 能够使用恰当的、丰富的词语形容画面上的动物。

活动难点: 发现动物变化的规律,能够根据此线索大胆猜想,并说明原因。

活动过程:

1. 导人部分:教师说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走起路来真叫慢,天天背房不觉苦,倒是不怕雨雪天,躲在房里好舒服。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哪种动物? (幼:蜗牛)

2. 互动过程

(1) 逐页观察,运用丰富的词语形容不同的动物。

① 引导幼儿用“这是一.......”.的短句来形容每页出现的动物,大胆进行表达。

: 这是一.... 样的蜗牛?

②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活动中出现过的形容词,引导幼儿理解形容词的意思。

: 这是一只走路慢吞吞的蜗牛、这是一只漂亮的蜗.....

(2)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好奇,大胆进行想象。

“这只是一....”.的提问下进行联想:“它还可能变成什么动物?"

: 小朋友们猜一猜,它只是一只蜗牛吗? 有可能变成其他动物吗?

: 它还可能变成什么动物呢?

(3) 出示下一页,揭晓答案。

: 原来小蜗牛变成了蝴蝶。

(4)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前后两页的联系。发现动物变化的规律。

①在“它是怎么从。。。。。。变成。。。。。。”的提问下,观察前后两页的关系。

: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小蜗牛是怎样从蜗牛变成了蝴蝶的呢?

师:它的什么地方变成了蝴蝶的什么地方? 怎样变的?

②观看Flash动画,帮助幼儿理解图中动物扩展变化的规律。

: 我们观看动画后,你找到答案了吗?

: 小蜗牛的尾巴变成了小蝴蝶的尾巴。

5) 运用此方法逐页观察不同动物的变化过程,并大胆猜想和表达。

(6)按照书中动物变化的线索,运用分散的图片进行拼图游戏。

运用“延长”的方法,用9张图片进行拼图。

: 你发现这些小动物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 都是小动物的尾巴在延长。

:请小朋友用拼图的方法,让小动物们的尾巴延长,然后变成另外一种动物。

3.结束部分

: 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这个好方法,拼出了几种动物?都是什么?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语言词汇的数量和种类都在迅速增加,但是在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和说完整的语句时还有一定的困难 ,针对幼儿喜欢生动有趣的图书这一特点,我为幼儿提供了一本样式新颖的折页图书,翻开每一页 都能够给幼儿带来惊喜,生动、富有变化的图书,能够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为了突出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我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以及开放性,引发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象。Flash动画课件的运用也起到了点拨和突破难点的作用。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热情参与,目标完成效果较好。

活动点评:

在富有趣味的阅读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多种类型的图书,这本折页书却给予幼儿很大的发展空间,翻开每一页, 都能给幼儿带来惊喜,使幼儿对语言活动充满了兴趣。这本生动的书,就像一把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钥匙。意想不到地帮助幼儿丰富了那么多好听的词汇。

1. 在层层递进的结构中,完成活动目标。考虑到幼儿不能够准确把握形容性词语的概念,于是用 “这是一只。。。。。。的。。。。。。”的问题,来用到幼儿用恰当语句形容每个动物。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学习规律,先让幼儿随意地猜想,逐渐引导他们能够根据一定的依据和规律有目的地进行联想,最后把抽象的规律落实到操作中。

2. 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运用Flash动画课件突破难点,来帮助幼儿直观地发现这种线条延伸、扩展进行变化的规律,在后面的环节中,幼儿掌握了这个规律,一下子就能说出来并按照延长的方法去猜想。

3. 在针对性问题引导下,与幼儿有效互动。以不断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为主要策略,在教师清楚、简练的提问下,帮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抓住活动中幼儿遇到的问题,有重点地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让不同程度的幼儿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案例三     大班语言活动

 活动名称: 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  

活动目标:

1. 喜欢阅读绘本,能够在欣赏绘本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2. 能够大胆猜想故事的结局并帮助主人公想出让牙掉下来的好办法。

活动准备: 绘本图片,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重点: 大胆猜想让牙掉下来的好办法。

活动难点: 将想到的方法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

: 小朋友们都知道牙齿是什么样子的吗?

: 牙齿是一颗一颗的、牙齿是白色的、牙齿很硬。

: 为什么会掉牙呢?都有谁掉过牙?你能说一说掉牙时有什么感觉吗?

: 乳牙掉了,需要换成恒牙;我掉牙的时候很难受,有点疼,因为要长出新的牙;我的牙活动了,我就总想用手去摸它,它总是活动, 我不敢吃饭,有的时候会流一点点血, 有一次,我吃着东西牙就掉下来了...

2. 互动过程

(1) 阅读绘本。

: 老师知道有一位小朋友,她的牙就要掉了,她想了许多办法想把这颗牙弄掉,你们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

: 那就和老师-一起来看看这本名叫《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的书吧!首先要问个问题,小朋友们知道什么叫作“顽固”吗? 那我就先来看这本书是怎么说的吧!

图一:

: 图中的这个这个小女孩是谁啊? 她在做什么呢?

1:是个很小的小女孩,她正在吃面包,

2:她好像和我们一样大,她吃早饭呢,她还穿着拖鞋呢。

: 你们愿意和这个小女孩做好朋友吗? 咱们一起给她取个名字吧?

(我们一起给小女孩起名叫作 “玛莎”吧)

图二:

: 快看! 玛莎怎么了? 她是什么表情啊?

1: 她好像很难受。

2: 她好像被噎着了!

3: 她是不是吃不好吃的东西了?

图三:

: 玛莎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小朋友们来仔细看看这是怎么了?

幼儿异口同声:“牙掉了!”

图四:

: 小朋友如果你的牙要掉了,一定会疼一下吧?那你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小朋友大部分发出了“哎哟”的声音)

: 那你们猜一猜玛莎现在会是什么表情啊? 学一学她的样子?

(小朋友有的捂着嘴,有的闭着眼睛,有的皱着眉.....

连续图五至图七: (看图过程省略)

: 我们来看一看玛莎她怎么办了,她是怎么做的?

: 猜一猜谁在对她说话?她们都说了些什么?

: 在说怎么样才能让牙掉下来。

: 她为什么希望这颗牙马上掉下来?

1: 她的牙很疼。

2: 因为她想快点长出新的牙来。

师: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做?你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

1: 我如果是她,我会用泡泡糖把牙粘下来。

2: 我会用手,把牙晃动下来。

3: 如果我是她,我会让爸爸带我去看.....

(2)小组讨论自己的办法,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3)幼儿为故事创编结尾,并分享绘本的结尾。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故事最后发生了什么?

1: 晚上,牙仙子把她的牙拿走了,还留下了一份礼物。

2: 她把牙给爸爸妈妈看了,长出了新的牙。

3: 她把牙给她的朋友看了,告诉他们掉牙特别好玩。

: 最后我们看一看玛莎的牙到底是怎么掉下来的。

3.结束部分

: 现在小朋友知道什么叫作“顽固”了吗? 书中是怎么说的?

: 就是牙怎么也掉不下来,很困难!

: 玛莎一共想了几种办法想让牙掉下来? 都想出了什么办法? (幼儿一一回答)

: 掉牙是件可怕的事情吗? 牙怎么样就掉下来?

1: 不是,牙很容易就掉下来了。

2: 我们不能用手动它!

3: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它可能就会掉下来了。

4: 如果掉不下来,很疼可以去医院拔掉。

活动反思:

这册绘本的故事内容贴近大班幼儿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换牙是大班幼儿十分关注的一件事情,这一活动正是针对幼儿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设计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绘本教学就像一次探险旅

程,需要教师充满激情地与幼儿起欣赏,用教师自身对故事情节的求知欲去感染幼儿,从而激发幼儿兴趣。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当故事出现转折时,我通过改变声调、肢体语言的运用和变换提问方式,引起幼儿注意力与好奇心,吸引幼儿目光,使幼儿更有兴趣去联想,大胆地猜想故事的发展。在设计提问时,根据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兴趣点,关注的情节,抓住重点提出引导性问题,变换提问方式方法、语调语气,还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中我随时关注幼儿对词汇的使用与搭配,想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理解绘本中主人公的表情、动作、所说出的话语,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真正投入到故事情景中去。

活动点评:

活动内容针对性强,符合大班幼儿换牙阶段的特点。所选择的绘本文字较少,故事情节较丰富曲折,适合大班幼儿发展逻辑性思维方式。换牙是大班幼儿十分关注的一件事情,这册绘本贴近幼儿生活,教师设计活动针对了幼儿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注重运用幼儿生活中的经验,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的提问给予了幼儿广阔的想象、创编的空间,并且调动了幼儿的感知觉,例如学一学牙学玛莎牙疼的样子,学一学牙掉时发出的声音等,能够积极帮助助主人公想办法,也使幼儿情绪高涨,进入了故事情景。绘画的方式更加给予了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使幼儿借助解决绘本中主人公的问题,

充分思考并发挥想象,表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出丰富多样的故事内容。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