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儿童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出现压抑通常会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言行,发现孩子行为异常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在成年人眼中,儿童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因为儿童不用像成年人那样考虑那么多的问题,他们只要玩得开心就可以。但实际上,儿童也不尽然是无忧无虑的,儿童心理也有压抑的时候。
儿童心理的压抑通常都会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家长在看到孩子行为出现异常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很可能这些异常就是孩子心理压抑的表现。
1. 说谎和欺骗
说谎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成长中,孩子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能引起父母的重视,有时会靠撒谎来吸引父母注意。成人常会使用善意的谎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可许多家长不注意回避孩子,会被他们模仿。
如果家庭环境过于严苛,孩子的撒谎行为就会被固化。不少家长常常责备孩子,却从不思考自己有没有错,有没有对孩子关心不够。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下意识地逃避惩罚,而撒谎就是最便捷的方法。谎言被识破,家长会更生气,打骂得更狠。如果说谎成功了,就会加强孩子的侥幸心理,更加习惯撒谎。
父母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还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不会选择用撒谎来逃避。
2. 拒绝吃饭
儿童心理的压抑,往往会通过饮食来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孩子如果出现心理压抑,一般会出现厌食现象。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3. 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理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对儿童心理压抑表现出来的这些行为,家长要予以包容。每个人都有心理压抑的时候,儿童也不例外。对压抑的负面情绪,孩子会通过各种行为来表现出来,只要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是合理的,家长就不应该强行阻止,而应该帮助孩子来解决导致压抑的问题。
4. 总是不愿意睡觉
其实与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不同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忧郁、敏感,情绪易受影响,容易受到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孩子区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世界,会被想象中的怪物吓到,会因白天看到的动画片、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吓人的怪物,而认为怪物就在身边。还有的孩子对公平和温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师和家长冷落了他们,或对他们有所不公,就会内心受伤。因此,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关注孩子 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候,许多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但却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父母可以在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们关爱和安全感,也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是因为看了什么吓人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克服恐惧,同时要让孩子看积极快乐的动画片和图书。如果在学校出了问题,家长应该与老师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共识,善待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5. 总是用哭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孩子的有些哭泣是有心理需求的,表现一般是,偷偷抹泪,哭声较小,哭泣中穿插一些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比如发出声响或做小动作等。家长一般不鼓励孩子哭出来,导致他们的情绪无法释放和表达。
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接纳哭的情绪,明白孩子有这个情绪需求,需要经历哭的过程。家长还要对此情绪持认同、支持的态度,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妈妈也很心疼,别害怕,妈妈和你在一起。”这是家长增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契机,让孩子感受到“在我伤心的时候,还有人在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