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l 感受故事内容的诙谐,并能理解故事内容。
l 能通过倾听故事、看图、游戏等形式匹配动物嘴型与牙印。
l 尝试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l 经验准备:幼儿对三角形、圆形、方形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牙印是什么。
l 课件准备:《谁咬了我的大饼》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故事视频;“连一连”图片。
l 纸面教具:《动物们的牙印》。
活动过程
l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并感知嘴型与牙印的对应关系。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一、二段,引导幼儿观察小鸟嘴型与大饼上的牙印。
——小猪醒来发现了什么?
——它去问了谁?
——是小鸟咬的吗?为什么?
小结:小鸟的嘴尖尖的,咬出来的牙印是小小的三角形,所以不是小鸟咬了小猪的大饼。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三、四段。
——小猪又去问了谁?它是怎么问的?(小兔和狐狸)
——小兔的牙齿是什么样的?
——狐狸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
——是小兔和狐狸咬的吗?为什么?
小结:小兔子有两颗大大的门牙,狐狸的嘴巴是大的三角形,它们要咬出来的牙印和小猪大饼上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大饼也不是小兔和狐狸咬的。
3.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五、六段。
——这次小猪又遇到了谁?(鳄鱼和河马)
——是不是鳄鱼和河马咬了小猪的大饼?为什么?
小结:鳄鱼的嘴巴长长的,有好多牙齿,河马的嘴巴和牙齿都大大的,它一口会咬掉一半大饼。鳄鱼和河马咬出来的大饼都和小猪手里的大饼不一样,所以也不是鳄鱼和河马咬的。
4.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七段,引导幼儿知道是小猪自己咬了大饼。
——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吗?为什么?
小结:小猪咬了一口大饼,牙印和大饼上的形状一样,原来是小猪自己咬了大饼呢!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l 播放故事视频《谁咬了我的大饼》,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并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你喜欢哪只小动物?
——你能模仿它的对话吗?请你试一试吧。(“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
l 出示情景图片“连一连”,引导幼儿配对牙印和动物嘴型。
1.请幼儿观察不同饼干的缺口形状。
2.引导幼儿将不同缺口形状的饼干与对应的动物头像相连接。
——这些小动物们咬出来的饼干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们连一连。
小结:原来每个动物的嘴型都是不一样,它们的牙印也不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活动延伸
l 区域活动
1.在语言区投放故事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2.在表演区投放纸面教具《动物们的牙印》及《谁咬了我的大饼》故事音频,鼓励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附【故事】
谁咬了我的大饼
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
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小猪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
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兔子:“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兔子说:“不是我,你看——”
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你看——”
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鳄鱼:“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鳄鱼说:“不是我,你看——”
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嗯,果然不一样。”
小猪问河马:“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河马张大了嘴巴……咬了一大口……“也不是!”
小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它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
“吧唧吧唧”,它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