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命运共同体建立家园合作价值信念系统
家园合作的首要推力便是明确教育主体的价值信念,明确家庭与幼儿园是“合伙人”“伙伴”,是命运相连的两类主体,即为家园命运共同体。共同体坚持权利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动、科学发展的价值信念;明确价值信念系 统框架,具体包括关注焦点和问题反思两个维度的内容。
幼儿园创造并持续这种合作共育文化,通过具体的信仰、行为、观念、价值以及预期来实施家庭参与计划,家庭也依次全面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参与到幼儿园事物之中,参与到当地社区之中,直接并积极地影响所有孩子的社交和情感发展,不断帮助教育对象获得成功。
二、建立家园互动对话教育机制
1.让每个家庭参与决策制定
幼儿园认识到家长在咨询和参与教育决策制定中的权利,为家庭创造机会,领导并参与学生学习、咨询、计划制定以及社会和社区活动,以保证家庭和幼儿在幼儿园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决策制定中起到代表作用。如,有的幼儿园“园服”的确定,“食谱”等科学制定,都是在倡导 “自由、平等”管理理念之下,坚持重要事件家园共同商议、共同决策,唤起更多家长的责任心,学会有效的家校沟通,逐渐建立良性联动机制。
2.建立家庭参与儿童学习的支持系统
实践表明,有效的交流和联系利于家庭参与儿童学习过程,利于幼儿园建立受家长欢迎、尊重的园所文化。幼儿园营造并保持一种受欢迎、受尊重的环境,持续与家庭保持健康、互动的交流机制,利于建立家庭参与儿童学习的支持系统。如,幼儿园可以研制《家庭档案手册》,家长把孩子的一日生活作息、生活习惯、思想品行、性格爱好等记录并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实际对儿童进行生活指导,这样就形成教师指导、幼儿可以在早期就开始自我管理、家长监督三位一体的互动助长链,家园协同支持儿童学习过程。
3.家校合作机制区域推进
通过家园互动、亲子共读、新父母学校、家园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建立新型家校合作方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强化家园共育机制,实现家庭、幼儿园教育的协调发展。如,在“社会即课堂”理念引领下,通过父母进幼儿园、新父母志愿者联盟等系列活动,既拓展了课堂,也建构了区域家园合作机制。
三、建立家园合作的专业支持系统
1.建立科研支持系统
譬如,可以通过项目研究引领。持续关注与重视家园合作研究,以创新项目为抓手推进家园合作共育工作。譬如,家园合作 “萤火虫阅读计划”等,深入推进区、校一体的家园合作研究,推动家庭、幼儿园、社会互联互动的教育格局。 譬如,通过专题研修学习。通过家园合作专题研修提升幼儿园一线教师家校合作的专业技能。专门设计家园合作专题,通过专家讲座、共育论坛、教育叙事、工作坊等形式进行研修学习。譬如,幼儿园可以倡议通过主题实践推进家园合作。南京市教科所以“家校合作”为主题开展市级德育科研现场会,借助于主题班会课、教育故事、微论坛等形式进行,整体关注家园合作实践。通过主题实践推进,促进家长、教师在家校合作信念、技能、方法、行动力等方面发生影响与变化。譬如,家园合作研究成果孵化。在课程建设、习惯养成、亲职教育等方面孵化研究成果,通过专题研究,研制不同类型的《家园联系册》《家园共育指导手册》等研究成果。因地制宜地研发园本家园合作课程。
2.基于志愿服务的家园合作制度支持系统
第一,幼儿园可以设立家长学校。高品质的家长学校利于办高质量的家庭教育。通过沟通、互动、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支持家校合作,共同学习发展。
第二,设立留守儿童之家。譬如,根据城郊区域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子女实际需要,各区积极开展“乡村流动课堂”,社区及政府与街道、山村 “联姻”多方借力支持,实现了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服务站点与家庭参与,服务支持留守儿童的学习,弥补留守儿童教育缺失。乡村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堂”。
3.创新支持系统
第一,“家长公益大讲堂”。以志愿服务为核心精神,将热心公益的骨干教师、家长和专业教育工作者联合起来,向幼儿园无偿提供权威性、专业性的家庭教育服务,传达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正确的教育行为,传递教育正能量。
第二,多维建立家园合作教室。儿童成长的第一间教室就是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赋予了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基因。第二间教室就是幼儿园,教师的德行学识明亮着孩子生命成长的精神底色。第三间教室即是将这两间教室打通并敞亮,让孩子、教师、家长成为同一间教室的新同学、好伙伴。南京市鼓楼区的第三间教室,为儿童的生命成长需要提供多维空间和互联支持,重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家校合作联动、教育内涵发展的无限可能。
第三,让大型社区参与进来。家园合作是社区教育的未来,学校也应清晰认识到社区的力量能够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并寻求机会来帮助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幼儿园是一个连接中心,让各大社区汇聚在一起,社区努力组织建立家庭和学园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依托社区学校、资源等载体进行,如,有的街道、社区中心长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节、母亲学吧等,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第四,大数据与平台支持。幼儿园还可以强调把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家园合作实践探索,专门建立家园合作E平台,进行大数据采集并进行动态管理 ,不但力与家园合作,更利于教师有效观察幼儿,理解与支持幼儿,学会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发展。同时,一些随班就读幼儿园还可以引入一些特殊教育资源等,合力协同完成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