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幼儿用餐习惯的培养

所属分类:幼儿园资讯管理 发布时间:2025-01-27 05:05:22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学前儿童获得所需的营养,促进健康成长和发育,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他们终身受益。

一、幼儿园幼儿用餐环节的组织

1、幼儿餐前细节组织

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及安静听音乐或故事两种形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1)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从第一个幼儿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幼儿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洗干净的手有可能再次污染。

2) 为了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安静的听音乐或故事为另一种形式,两种形式穿插结合着使用,幼儿参与积极,教师组织轻松,环节过渡不再是难题。

2、幼儿用餐细节组织

1)把握好用餐时间,掌握正确用餐方法

² 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时间保持在20-30分钟为宜。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采取适合措施,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

2)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用餐中的安全

² 为确保幼儿用餐时的安全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来设定幼儿取餐送餐具的行走路线避免交叉现象,人为的碰撞

² 线路统一规范后按固定的顺序进行,无论幼儿位置怎么调整都不影响线路,让每个幼儿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个位置该怎么走,这是一个培养规则意识的极好环节。

 3关注幼儿用餐的心理健康

² 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健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识、情绪、情感、个性等多方面。幼儿在园教师不仅对幼儿身体发育加以照顾,还要对幼儿心理加以保护。因此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幼儿用餐时,教师常常对规则不时的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食欲,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

² 在用餐环节中,幼儿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个性行为不受到纪律的束缚,会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和谐的发展。

3、幼儿餐后细节组织

² 幼儿餐后习惯培养和养成,内容主要有:引导幼儿用餐巾纸擦嘴后,将自己的碗、勺子或筷子、有序地放入固定的容器里,然后用自己的杯子接饮用水漱口,中大班幼儿有序的进行刷牙。

² 因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一,教师需合理分工、科学站位,既要照顾进餐的幼儿,还要照顾餐后的幼儿。

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²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幼儿健康的起点。为了保证这项集体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幼儿的进餐质量,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流程和常规要求。幼儿期正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习惯将对幼儿今后的人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 创设环境,营造轻松用餐氛围

² 良好的用餐环境与温馨的就餐氛围,有助于幼儿进餐前做好积极地生理和心理准备。良好的进餐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食欲,并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 鼓励交谈,保持幼儿愉悦心境

² 等待用餐时,让幼儿愉悦交谈,会增加幼儿的食欲。有的幼儿会把高兴的事儿分享给同伴听,让同伴来分享自己的快乐。

² 用餐后也是幼儿交流的好时机,幼儿可以讨论交流饭菜的味道、色彩、有多好吃等。

3) 言传身教,做好幼儿进餐的示范

²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成人要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用餐姿势和方法,给幼儿一个清晰明确的模仿对象。比如平时用餐时,要引导幼儿一只手扶碗、一只手拿勺子,引导幼儿进餐时细嚼慢咽、不挑食。

4) 家园共育,循序渐进,鼓励幼儿自主用餐

² 用餐直接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健康,只有家园共育,才能确保幼儿良好用餐习惯的尽快养成。幼儿园和家庭应对幼儿进餐方面的要求达成一致,形成合力,以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尽量用餐前、用餐后避免批评幼儿,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进餐心境。

 总之幼儿用餐环节的组织及幼儿用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及茁壮成长,需要幼儿园各岗位高度重视,每一个小细节都不忽视,才能让幼儿天天愉快、餐餐愉悦,健健康康地长大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