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健康领域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
1. 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
1)趣味道具器材吸引法:教师事先布置好场地,引发幼儿
的注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语言指令法:活动中声音要洪亮,小班可以用情景拟人
口吻,教师在整队或布置学习任务时,声音要洪亮有力,精神要饱满。列队练习宜简单,老师喊出口令后,幼儿应边做动作边喊口令,做到言、行、心、眼一致,制造声势,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3)示范讲解法:教师在讲解体育动作时,要浅显明确,可
以利用儿歌进行讲解。例如:讲解示范立定跳远动作,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两脚稍分自然站,两臂后举腿稍弯,蹬地摆臂向前跳,跳过小河去探险。”有趣的儿歌更容易使幼儿配合教学,掌握要领。
4)游戏法: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更适合学前期的幼儿。
例如:《切西瓜》《老鼠笼》等趣味性游戏,增加幼儿的活动兴趣。
5)竞赛法: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
性。例如:《小小侦察兵》,幼儿分成组进行比赛,由于比赛的竞争性,幼儿 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活动。(此方法适合中大班幼儿)
6)音乐感染法:借助节奏鲜明、感染力强的音乐激发幼儿
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小班按歌曲或儿歌做模仿动作,中大班运用进行曲音乐进行队列练习等。
2.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
1)行为练习:渗透到一日生活,引导幼儿对已经学过的健
康行为与生活技能反复练习,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如盥洗的顺序和方法,衣服的穿脱与整理,持筷的方法等,在教师和家长的具体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2)讲解演示:具体形象地向幼儿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
结合实物或模型加以演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
3)情境表演:教师或幼儿就特设的生活情境加以表现,由
于情境表演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问题。
4)讨论法: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加以评价,从而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夏季,教师就多吃冷饮的害处让幼儿进行讨论,从而提高认识,指导行为。
5)示范法:树立榜样,让幼儿借助模仿,从无意到有意,
从自发到自觉,学习示范榜样的行为和习惯。
6)游戏法:在游戏中建立伙伴关系、实现角色互换,克服
以自我为中心,促进人际交往能力。
7)讲解说理法:借助儿歌、谜语、表演、参观等形式向幼
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面的一些粗浅知识,以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健康的认识水平。
二、幼儿健康领域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1.体育课的各环节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前面
的环节是后面环节的铺垫。例如:在做 “小青蛙跳荷叶”
游戏时,准备动作时加强全身运动,运用儿歌模仿小动物走
路,重点练习双脚跳的动作。
2. 关注个体差异,设置材料突出层次性,掌握基本动作的方
法由浅入深。例如:指导幼儿双脚连续跳,能力较弱的幼儿先练习双脚连续原地跳,能力稍强的幼儿练习双脚连续往前跳,能力强的幼儿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过障碍。
3. 教师要重视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指导。例如,在幼
儿进餐、过程中渗透营养教育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同时发展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如,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运动内容以及幼儿的行为特点和个体特征,随时渗透运动安全方面的指导。
4. 根据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幼儿的生活
需要,围绕某一个健康主题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如“爱护牙齿”“眼睛的故事”“美味蔬菜”“防火逃生演习”“情绪脸谱”等,可以更具体、深入地对全体幼儿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
5. 做好家园共育:通过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定期面向家长举
办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认知水平。教师要关注和支持幼儿在家中的健康实践,家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