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规程》、《纲要》及《指南》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指导运用于备课中,注重教育观念的物化。同时,能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生成或预设教学活动内容,目标准确,可操作性强,重点难点突出。
2. 备课形式
1)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针对教师备课中的问题,集思广益,共同研讨。
备课时间:每天13:00~15:00
备课地点:备课室
2)个人备课: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周、日工作计划。
周计划内容包括:本周重点、工作内容(包括生活活动与指导要
点、活动区游戏与指导要点、户外活动与指导要点、教学活动内
容)、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
日计划内容包括:生活活动、区域游戏、教育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
3)教师结合有关教材参照、选择、设计,书写教案。教案要写
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中包括:活动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活动重点及难点、时间和要求等。对幼儿情感、态度、操作技能方面的发展目标进行描述,重点创设幼儿学习过程的活动情境,体现教师活动和幼儿活动的全过程。精心设计好带有启发性、整体性的互动,设置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环节和时间安排。
3. 备课要求:
1.明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
2.了解本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及实际的生活经验。
3.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结合领域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及形式,在认真分析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强。
4.教学活动前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熟悉和了解本班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预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将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5.学会分析活动的重点、难点,知道在环节中运用哪些教学策略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并学会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6.准备丰富有趣、便于幼儿操作和探索的材料。做到“四备”:
1)备教材:根据教育目标选材,并熟悉教材。
2)备幼儿:了解本班幼儿实际水平、前期经验及个体差异情况。
3)备教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找准教学重点、难点。
4)备教具:选用教具、学具或自制的学具及玩具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学习。
7.教师每周四下午将下周教学计划交保教主任审阅。
8.备课时间除制定工作计划外,还可制作教育活动所需的各种教具、学具,准备提供各种玩具、材料。
9.不得在备课时间串班、聊天、上网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10.如遇园内紧急任务或班内事务,占去备课时间,教案则业余时间完成。
11.保教主任根据教师备课情况进班观摩、评价和指导。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认真做好记录和评议工作。
12.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幼儿园每学期组织一次教案评价与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