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音乐领域指导|音乐打击乐教学活动指导具体内容

所属分类:活动和游戏方案 发布时间:2025-04-01 13:00:01
通过参与打击乐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元素,从而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一. 幼儿打击乐教学活动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

 

1. 小班

 

1) 小班上学期

通过探索和尝试认识几种易于敲击的打击乐器,学习敲击方法,初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的习惯。

乐于在集体中随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有节奏地进行打击乐演奏,学习按要求取放和整理打击乐器,体验操作乐器、管理乐器的快乐。

学习随熟悉的音乐有节奏地演奏,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初步学习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2)小班下学期

学习遵守演奏打击乐的基本规则。

能独立的随熟悉的音乐有节奏地演奏,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学习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大胆的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初步尝试创造性的变化演奏方案,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2. 中班

 

1)中班上学期

进一步养成集中注意看指挥,并对指挥的要求做出积极反应,体验创造性参与演奏活动的快乐。

会按简单的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乐曲、舞蹈等作即兴伴奏,在集体中学会保持与音乐、与他人配合,具有初步协调的能力。

学习使用木鱼、铃鼓、沙球等更多种类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音色而探索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

养成正确使用乐器、有序收放乐器的习惯。

2)中班下学期

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准确地打击出节奏,并学习看图谱演奏打击乐器。

进一步练习使用已掌握的乐器进行演奏。

能自主选择乐器,为一段体结构的音乐进行即兴伴奏。

 

3. 大班

 

1)大班上学期

按简单的节奏型进行打击乐合奏练习和表演,具有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集中注意看指挥,反应敏捷。

学习使用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为求得新颖的音色而探索熟悉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演奏的方法正确,姿势放松端正,养成乐器拿、放、管理的好习惯。

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喜欢用自制乐器参与音乐活动。

2)大班下学期

积极参与节奏活动,继续学习三角铁、双音响筒、钹等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用打击乐器即兴创作教师命题的音乐,逐步培养按照命题进行创编的能力。

学习使用为求得新颖的音色而探索熟悉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

学会齐奏、合奏即兴伴奏,能按指挥的手势开始、结束和变换演奏,并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一致,有较好的音响效果

自觉遵守演奏活动中的常规,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二.幼儿打击乐教学活动前的准备

 

1. 了解本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与实际发展水平

1)根据发展目标、本班实际情况与主题制订适宜的打击乐活动计划。

2)日常生活中为幼儿选择适宜的音乐进行伴奏活动,提高幼儿操作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实际水平。

 

2. 打击乐教学活动材料的选择

1)选择适宜的音乐

打击乐曲分为两类:一类是伴随歌曲或乐曲主旋律进行的打击乐器演奏;另一类是纯粹由打击乐器或替代性的打击乐器来演奏的打击乐。

为幼儿选择的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需要节奏工整、结构清晰、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形象鲜明、接近幼儿生活等。

选择与幼儿年龄段相适宜的音乐,音乐作品不宜过长。例如:3—4幼儿最好选择他们熟悉的歌曲或者韵律活动的音乐,音乐的节奏简单,结构短小,可以重复播放,满足小班幼儿喜欢重复的需要;4—6岁幼儿选择的音乐可以复杂一些,结构可以是一段体、二段体或三段体,音乐的乐句之间或乐段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2)选择适宜的乐器

乐器音色要好,大小要适合幼儿抓握和演奏,演奏的方法要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和需要。

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

ü 小班:选择的乐器主要有铃鼓、串铃、沙球、腕铃等。

ü 中班:选择的乐器主要有木鱼、铜碰钟、铃鼓等。

ü 大班:选择的乐器主要有双响筒、三角铁等。

 

3. 建立打击乐活动的常规

1)活动开始与结束建立取放乐器常规。

2)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使用乐器的常规。

3)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收放乐器的常规。(等待时放在腿上,暂时不用时放在椅子下面)

 

4. 制定教学活动教案(附小中大班教案范例三篇)

 

1)确定活动名称:明确活动的内容,即要学什么?例如:打击乐活动《神奇的玩具兵》

 

2)确定目标

打击乐器目标要体现幼儿主动探究,例如引导幼儿根据音乐选择适宜的乐器和演奏方式等。

目标的制订要考虑演奏的关键经验,表述时需要根据具体音乐的结构、段落、节奏等设计具体的目标。例如:大班打击乐活动《快乐的修鞋匠》的目标是:运用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BC的曲式结构②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乐器,学习合作演奏;③会看指挥,能在集体面前大胆演奏。

制定目标要能体现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例如:小班打击乐活动《酷奇奇》的目标:①感受音乐变化,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②喜欢参与音乐活动;③初步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3)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² 适宜的音乐、音响

² 视频:根据作品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视频并进行剪裁,满足幼儿的需要。视频的内容要直观、形象,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² 图谱:教师要根据需要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宜的设计和实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具体的图形表达情景化音乐内容的图谱,或使用抽象化的符号表达音乐内容图谱。

² 乐器:乐器的选择要与音乐性质相匹配,同时还要适宜于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经验准备

² 查阅资料,了解原作者创作的背景。

² 熟悉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进行反复的哼唱、弹奏、倾听和感受体验。

² 分析作品,揣摩作者要表达的情绪,分析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和结构特点,对乐曲的性质、结构、每个乐段所包含的节奏型进行记录。

² 选择什么样的乐器为乐曲伴奏。

幼儿经验准备

² 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感受节奏、认识图谱幼儿要有一定的经验,例如:幼儿会看图谱及图谱上表现的各种符号。

² 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尝试探索不同的演奏方法等。

 

3)活动过程

打击乐教学活动包括欣赏、音乐与乐曲匹配、徒手合乐,乐器演奏四个环节;按照功能结构可分为: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应有效地将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用时不易过长,此环节占上课总时间的15﹪左右。

² 韵律活动导入:按本节活动所要学习的节奏型做律动、拍手走步、模仿动作进教室。

² 幼儿在教室坐好直接进入主题,例如:故事导入、 谈话导入、讨论导入、歌唱导入、音乐欣赏导入等。

基本部分:探索与学习环节,此环节占上课总时间的75﹪。

² 完成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幼儿一起通过探索、分析等解决重、难点问题。

² 活动中运用游戏、图谱、分组讨论、创编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乐曲的节奏与乐曲演奏方法。

结束部分:尽可能将幼儿的精神和体力放松、回复到正常状态,一般用时较短上课总时间的10﹪。

² 教师和幼儿互评:活动过程中好的方法、经验等。

² 评价活动规则,例如:乐器的正确使用,取放乐器等。

² 教师运用游戏语言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律动出教室。

² 自然结束活动。

 

4)活动延伸

将学习的乐曲、乐器投放到区域,引导幼儿继续感受音乐会再进行创编。

对幼儿没有掌握的环节利用下次活动或游戏、过渡环节进行学习与巩固。

 

5. 设计教学活动的要求

围绕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1)重点:是指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首先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例如:感受音乐的性质、乐句结构、准确表现乐曲的节奏、乐器的演奏方法、、合乐地演奏乐器等。

2)难点:在活动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教育活动中幼儿容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例如:理解教师的指挥动作并能迅速做出演奏反应、用不同的乐器表现节奏等。

3)教师在活动中,要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与个体差异,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在选择乐器或分配小组时,教师要做到因人施教,也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

 

6. 教学活动时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教学活动的时间

1)小班15—20分钟。

2)中班20—25分钟。

3)大班25—30分钟。

 

7. 撰写教学反思

1)反思目标的制定:是否明确,具体,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能面向全体幼儿,并关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2)反思准备:首先教师应反思活动设计与组织是否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其次,反思物质准备是否能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创造。

3)反思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是否生动、形象,有利于幼儿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升。

4)反思活动的组织:是否以情景化、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引导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愉悦性与发展性。

5)反思整体活动效果:教师如何更好、更细致的关注幼儿表现;幼儿能否积极参与,在获得艺术体验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音乐习惯常规。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