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问题

所属分类:幼儿园资讯管理 发布时间:2025-04-05 18:29:01
幼儿园户外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运动中成长,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应充分重视户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确保孩子们能够在一个安全、健康、有趣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一、忽视活动中幼儿心理品质发展

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倾向于看重活动中的运动的结果是否达标,常常忽略幼儿的情绪状态,不注意幼儿坚强、耐力、勇敢等精神品质的培养。

当我们组织单脚持续跳这个动作难度比较大的训练时,有的孩子会少跳几下或者绕开跑过去。这时,我们教师的作用就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喽!我们可以拉着孩子的小手,和他一起跳过去,给他喊着“加油”“坚持”,当到达终点时,再积极地夸奖他的成功,这时的孩子一定会非常开心,因为他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要敏于发现幼儿用于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行为并及时表扬,引导幼儿削弱失败感,激发奋进精神。

关注个体情绪状态对参与活动中有困难的幼儿,尤其是能力弱的幼儿,从心理生理上满足其安全需要;对于情绪低落、胆小内向的孩子,及时给予鼓励,调动活动情绪,并打消个别幼儿对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忽视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

教师在安排户外活动时,幼儿的运动要符合幼儿生理机能运动曲线,体现活动量小一大一小的原则,要结合季节天气变化及游戏内容适当调节运动密度和强度。

1.什么是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

运动密度是指一次体育活动中幼儿身体实际练习的时间与活动总时间的百分比。幼儿练习时间越长运动密度越大。

运动负荷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紧张的程度。如快跑与慢跑相比,快跑运动强度要大。

2.怎么测定运动量

测定运动量,一般采用观察的方法,根据幼儿的精神情绪和完成动作的情况来判断。例如,幼儿面色稍红,汗量不多,呼吸中速稍快,动作准确、步态格稳、注意力集中、情绪愉快,说明幼儿运动量较适宜。在活动中发现几急促,出汗过多,脸色涨红,动作缓慢不协调,精神疲乏等现象,表明活动量过大了,应适当调整,可变换活动内容和方式,减少练习次数,延长间隔时间等。如果幼儿表现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可能是活动量过小,应适当增加新的内容或练习次数。也可通过测查心率来看幼儿的运动负荷。

3.怎样调节活动的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

1)在观察和分析幼儿运动量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调节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教师在活动中要能够“随机应变”。调整运动的强度与密度的比重:在体育活动中,应该以相对密度大一些、强度小一些为适宜,运动强度大的活动,则运动密度应当相应减小;反之,运动强度较小的活动,则运动密度可以相应增加。

例如,走曲线和走高跷,都是练习走,但是走曲线的强度远远低于走高跷。那么在走曲线时,教师就可以多创设几条曲线,让孩子增加练习的次数。

2)调整活动组织形式:如在做四散跑的游戏时,可以通过增减追捉内容加大或减少活动量。再如在分队式竞赛游戏中,原来是一个人完成全部动作后,另一个人再接着练习,可以改为一个跟一个鱼贯式练习,以便提高练习密度,加大活动量。

3)依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在确定体育活动的量时,还要考虑到气候、季节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一般秋冬季气温比较低,活动量可适当增大,夏季气温较高,活动量大会使幼儿产生疲劳,甚至会发生中暑,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幼儿的运动“量”。

 

三、忽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不够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活动的过程,将活动设计的很丰富,在组织实施时,有些走流程、走形式的现象,没有观察到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及时满足幼儿的需求,不能结合幼儿的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忽视户外活动的趣味性

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趣味性、活动性和娱乐性特点,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让幼儿乐着玩、玩中乐,让幼儿在参与幼儿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方法等,都应体现趣味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那么,怎样激发幼儿在活动中参与的兴趣呢?老师们不妨尝试以下几个“优化”。

环境优化——创设目标化的体育活动环境。

材料优化——投放多功能、富有变化性、层次性的玩具材料。

资源优化——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类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动作的全面发展。

指导优化——丰富活动内容,尝试探索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忽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领域的目标明确提出幼儿要“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要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有安全和健康意识。教师可以怎样做呢?

排查安全隐患:教师要检查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安全性,检查幼儿的着装是否便于运动,鞋带是否系牢,衣服口袋及其饰物是否存有不安全因素。

关注幼儿状态: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当活动强度过大时,提示幼儿休息调整。对于活动中容易出汗的孩子,事先在孩子的背上垫上毛巾吸汗,活动后抽出毛巾,以防捂汗感冒;对体质差或刚恢复健康的幼儿,在活动中就要适当减少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运动后要擦干身上的汗。

提示在前: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动作或材料,教师要经常提示。例如,跳跃的动作要提示幼儿屈膝;跨跳时要加大缓冲时间和缓冲路程;纵向触物跳的场地要柔软等。爬越障碍时要保护幼儿,场地小、人数多时可以采用分组练习、一次练习等方法,以免发生碰撞。

 

忽略幼儿身体锻炼的全面性

全面发展幼儿的身体,是指通过锻炼使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得金面发展。各种体育活动都能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但是每一种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发展的影响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实践中要把握“全面、均衡”这一原则。

1.各部位运动的全面性

在体育活动中过多的重视下肢发展,忽略了上肢发展,幼儿腿部力量较强,而臂部、手、腕部力量相对较弱。增强幼儿身体全面锻炼的主要途径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各器官系统均承受一定的负荷量,从而提高器官系统的机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注意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广泛兴趣,避免幼儿经常停留在一两项活动内容上,影响幼儿身体的均衡发展。

2.身体两侧锻炼的均衡性

体育活动中的某些动作,具有非对称性的特点,主要使身体的一侧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组织这类活动时,应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身体另一侧的练习,使身体两侧均能得到锻炼与发展。例如,在投掷活动中增加左、右手轮换投掷,在单脚跳活动中增加左、右脚轮换机会等。

 

对特殊儿童的关照不够

在体育活动中要全面考虑到肥胖症儿童、体弱儿、视力不好的幼儿的需求,要关注他们,结合不同幼儿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应注意体育活动的层次性,安排具有不同难易程度,不同运动负荷的体育活动内容,以适合不同体质、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对运动量的估计可以以中等体质幼儿为标准,对体弱幼儿减小运动密度及练习次数,肥胖症儿童加大活动强度,对视力不好的幼儿要适当降低活动难度,关注并保护好他们的人身安全。 

幼师AI智能创作工具

一键生成教案、观察记录、发言稿,提升幼师工作效率。
接入deepseek大模型,智能生成各类教学文档,让您专注幼儿教育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