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导入法
采用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从听觉入手感受音乐。教师用一段富于引导的抒情性语言或编一个具有引导意义的故事,用来引起幼儿对音乐欣赏内容的兴趣。
1.在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时,根据音乐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和自编的故事,帮助幼儿在音乐和故事情节、角色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实现对音乐的感受。
2.故事内容要短小、角色与情节不宜过多。
3.情节与音乐特点贴切,便于幼儿理解。例如:《狮王进行曲》,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创编狮王巡视的故事情节,小动物朝拜、狮王、狮后与狮王子等。在故事的启发下幼儿很快听辨出音乐的变化与不同,再通过幼儿的角色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幼儿下一阶段的自主表现积累相关经验与素材。
4.幼儿通过故事欣赏音乐,有助于感受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的优美活泼、诙谐幽默、紧张激烈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直观教学法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为主的特点,运用动画、图片、幻灯、表演、图示、图谱等形式作为常用教学手段,有效准确地激发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1.直观的动画、图片、幻灯、表演等形式可以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丰富幼儿感知经验。例如:小班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过程中,通过动画欣赏丰富了幼儿的感知体验,当幼儿聆听音乐时,能随音乐的节奏呈现出玩具兵的不同动作,相互模仿,以行动情。
2.音乐图谱是图形与乐谱的结合,运用图示和图谱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音乐的结构,采用图画的形式,以生动、活泼的图像直观、形象地表现音乐作品。例如:重音的旋律用大圆点,跳跃的旋律用短线等。
三、对比欣赏法
引导幼儿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辨别,来发展幼儿的听辨力和审美能力。
1.在幼儿音乐欣赏中,运用对比欣赏法直接让幼儿感知理解不同乐曲的结构特点、节奏旋律变化、不同音乐风格等,在对比辨别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感受《摇篮曲》(舒伯特)温柔、恬静;《小步舞曲》(巴赫)欢快、热情奔放;《土耳其进行曲》整齐、雄壮、有力。
四、游戏、情景导入法:
采取创设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欣赏音乐兴趣的方法。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应用大量游戏化的形式进行,激发幼儿的欣赏的兴趣。
2.让幼儿参与布置游戏场景与道具,例如:在进行水族馆、斗牛士进行曲等欣赏活动的过程中,乐曲本身具有一定的情节,充满游戏性和各种突变,幼儿在玩中体验与表现。幼儿通过主动参与创设情景、准备道具,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3.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充分的互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五、动作表现法
在欣赏音乐作品中运用各种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帮助幼儿加深感受,提高辨别音乐性质。
六、自由联想法
在欣赏教学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聆听音乐、欣赏音乐,每个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不给幼儿任何提示,让幼儿安静聆听,听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把它描绘下来。
七、生活渗透法:
将适宜的音乐作品用于一日生活的某些环节,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1.在适宜的环节、情景中进行幼儿喜爱的经典音乐欣赏有利于更好的感受、表达幼儿的情感体验。
2.入园环节充满朝气的《早晨啊,多么美好》、《口哨与小狗》感染幼儿的情绪;聆听《班得瑞音乐系列》、《轻柔舒缓的钢琴曲》进餐;在《摇篮曲》中入睡;在《加伏特舞曲》、《玩具兵进行曲》中游戏,让经典音乐陪着幼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