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1.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形象或情感应是幼儿熟悉、理解且能引发幼儿兴趣的音乐。
2.音乐作品的形式简单。
3.音乐作品的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音乐作品不宜过长。
4.选择与幼儿年龄段相适宜的音乐。
1)小班
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还不完善,要选择节奏鲜明、形象突出、篇幅短小、曲式结构简单、贴近幼儿生活且熟悉的乐曲;欣赏歌曲要选择幼儿熟悉的、欢快的歌曲。
2)中班
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结构短小的歌曲或器乐曲。
3)大班
选择多种性质、风格的音乐且曲式较复杂的音乐。
5.为幼儿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有较好的演唱或演奏质量。
6.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体裁广泛:民间、外国、传统的音乐作品,扩大幼儿的艺术视野、丰富幼儿的音乐欣赏经验。
1)优美而经典的世界名曲《动物狂欢节》、《拉德斯基进行曲》、《森林狂想曲》等。
2)具有代表性的我国民族音乐精品:《金蛇狂舞》、《喜洋洋》、《梁祝》等。
7.考虑音乐欣赏作品内容、形式和题材等方面的丰富多样性。
1)内容上选择反应自然界、幼儿游戏等作品。
2)表演形式上选择有不同演唱、演奏形式的歌曲、乐曲等。
二、制定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教案
(附小中大班教案范例三篇)
1.确定活动名称:明确活动的内容,即要学什么?例如:音乐欣赏活动《拉德斯基进行曲》
2.确定目标
1)幼儿欣赏目标的设计要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
守欣赏的关键经验等,需要体现发展性、完整性和灵活性。
2)欣赏活动的目标需要具有感受与欣赏、创造与表达、良
好的学习习惯等。
3)制定目标要能体现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例如:例
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锯木头》的目标是:①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能用肢体表现音乐;②学习根据音乐旋律通过锯、钉、拧的表演理解音乐;③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² 适宜的音乐(必要时可以对音乐进行适当的节选或改编,从而使其能够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音响。
² 视频: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视频,帮助幼儿直观感受。
² 图片、图谱:教师根据音乐的结构、乐曲的内容以图画的形式表现音乐,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2)环境与道具的准备:
² 根据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例如:欣赏《摇篮曲》,一座房子外月亮高高挂起,星星闪烁的视频背景,教师扮妈妈,在活动室放上摇篮和娃娃,边哼曲子边哄娃娃睡觉,幼儿围坐共同感受音乐的优美、温馨、安宁。
² 共同创设环境和道具。例如:《狮王进行曲》,引导幼儿参与创设森林、草地等环境,同时参与制作狮王、狮后等动物的装扮道具,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参与性。
3)教师经验准备
² 教师自身音乐素质的准备:对音乐的赏析能力,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判断作品的适宜性,幼儿年龄越小,作品选择越要贴近生活经验,带有一定的游戏情节,中大班幼儿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可适当的选择结构易于分辨、曲调简洁的作品。
² 熟悉音乐作品,分析作品要表达的情绪与情感。
² 加强对音乐作品特点的分析:如作品的旋律、节奏、曲式、力度、音色特点等,以及教师自己对作品有哪些感受,怎样表现等。
² 对幼儿原有经验的分析:为使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作品,教师注意对幼儿原有知识经验和音乐经验的把握,寻求目标与幼儿发展需求间的结合点,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把握。
4)幼儿经验准备
² 幼儿在欣赏音乐时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认知能力,在活动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² 通过观看图片、讲故事、外出参观、大自然观察等方法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² 欣赏《雪花仙子》前,可以结合科学活动,引导幼儿接触雪花,认识雪花,了解雪花的形状等有关知识。在进行欣赏活动时,幼儿内心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充分发挥,生活经验的准备为欣赏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4.活动过程:
包括音乐内容感受、音乐形式感受和身体动作表现三个环节;按照功能结构可分为: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应有效地将幼儿
的情绪调动起来,用时不易过长,此环节占总时间的15﹪左
右。
² 韵律活动导入:按本节活动所要学习的节奏型做律动、拍手走步、模仿动作进教室。例如:小班欣赏《雪人之舞》,主要目标是感受音乐的圆滑与断奏,幼儿听小鸟飞进场用肢体动作表现圆滑与断奏。
² 幼儿在教室坐好直接进入主题,例如:故事导入、音乐欣赏导入等。
2)基本部分
探索与学习环节,此环节占总时间的75﹪。
² 完成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幼儿一起通过欣赏、肢体表现、游戏等等感受与表现音乐的特点。例如:小班《玩具兵进行曲》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谱及肢体律动等,体会音乐的强拍和弱拍。
² 活动中运用游戏、图谱、律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乐曲的内容。例如《狮王进行曲》通过语言引导、角色扮演等感知音乐的曲式、段落。
3)结束部分
一般用时较短,占总时间的10﹪。
² 教师运用游戏语言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律动出教室。
² 评价、自然结束活动。
4)活动延伸
² 将欣赏的乐曲、道具等投放到区域,引导幼儿继续感受音乐或再进行创编。
² 创设小剧场、开心屋等引导幼儿进行表现与创作。
² 根据音乐的性质可以作为音乐课进场音乐、游戏音乐、进餐音乐等。
三、设计教学活动的要求
围绕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1.重点:是指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首先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例如:感受音乐的性质、乐句结构、辨别乐曲的节奏、情绪、音乐的高低等。
2.难点:在活动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教育活动中幼儿容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例如根据图谱用肢体表现音乐、根据不同节奏型进行肢体动作表现等。
四、教学活动时间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教学活动的时间
1.小班15—20分钟。
2.中班20—25分钟。
3.大班25—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