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同步教育的共育关系
²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必须对幼儿的发展达成共识,共同合作去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需要家园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互通有无,共享资源,共担教育责任。
² 沟通是班级家园共育的重要基础。沟通是指在幼儿发展与教育上,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双方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
2. 牢记沟通的基本理念
²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以爱为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家长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也希望别人尤其是教师爱他们的孩子。事实证明,凡是受到教师喜爱的幼儿的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都比较融洽;反之,得不到教师喜爱的幼儿的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都比较疏远或紧张。所以,只有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保持谦和的态度,用亲切的微笑对待家长,把复杂的道理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家长一听就懂,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² 教师要学会倾听,对家长提出的疑难问题用心去思考,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帮助家长解决问题。教师向家长反映幼儿的问题时应注意方式,最好先谈谈幼儿的优点或在幼儿园中发生的趣事,然后再从幼儿发展方面指出幼儿在某方面有待提高的问题,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全方位的关注。
3. 掌握沟通的特点
1)经常性
²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渐进的动态过程,班级教师应围绕幼儿的教育与发展情况与家长进行经常性的及时沟通,采用每日交流、定时沟通的方式,尽量做到一周要和家长深入地沟通一次。
2)双向性
² 沟通是教师和家长的双向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互通有无,取得共识,实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家园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幼儿园应该更主动。幼儿教师要为沟通渠道的畅通创造条件。
3)个别性
² 幼儿的情况各异,家长也
各不相同,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家长教育上的问题进行,以促进每个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送、接孩子的机会与家长沟通,简便及时,使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为家园的沟通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运用好与家长的沟通方式
n 班级教师应在运用互联网时代微信、短信沟通形式的同时,还要继续用好传统的沟通方式,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1)家园专栏:
² 每个班级门前开辟的“家长园地”,便于家长接送孩子时观看、阅读。不仅是家教宣传阵地,还是家长发表见解,提出建议的场所,能使家长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还能发挥家园栏在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作用,提高家园栏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
2)家长开放日:
² 班级家长开放日是班级教师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共育形式。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以直观的方式了解班级的教育内容、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教师的工作状况,使家园共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3)家访:
² 家访是班级教师征得家长同意走进幼儿家庭去了解幼儿、与家庭建立起亲近关系的一种家园共育经典的方式。家访要做到访幼、访家长、访生活环境等几方面有效结合。
4)家长会:
² 班级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最好平台,一般情况下班级教师会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开学初、学期中或学期末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包括新生、互动式、一对一等形式的家长会。有效的方法为班级教师主持、家长积极参与共同研讨,共同学习。
5)班级家委会:
班级家委会也是班级管理以及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最好方式。经常组织班级家委会活动,不断探讨班级管理的相关事宜,让家长为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献计献策,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班级家委会还可成为班级教师与全体家长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