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吸水小实验》及教学反思

所属分类:大班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31 20:29:14
《吸水小实验》是一节关于水的实验探究活动,了解不同材质的吸水现象,为什么抹布可以挤出水来?杯子里面的水为什么遇到海绵不见了,什么物品是可以吸水的呢?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幼师OK网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文明伴我成长”的主题活动中,孩子在争当“文明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椅子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孩子提出“为什么抹布可以挤出水来”的问题,于是有了这次集体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验中了解不同材质的吸水现象。

2、能大胆猜想并学习用实验验证。

3、乐于参与操作,体验猜测和吸水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猜想、实验操作让幼儿知道不同材质物质的吸水也是不同的。

难点:让幼儿知道材质物质的吸水不同它们的作用也不同。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物品:卫生纸、作业本纸、海绵、布条、粉笔、木头、小石子、铁块、塑料、杯子若干、泡沫。

2、若干个装着水的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激起幼儿活动兴趣,猜一猜。

幼儿欣赏魔术表演。

——幼儿观看魔术,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杯子里面的水为什么遇到海绵不见了?水去了哪里?

(请幼儿仔细找一找。)

二、幼儿操作尝试,做一做。

1、幼儿探索物品的变化。

老师:(幼儿自由的分几组,自主的选择材料和小水桶。)你可以一个人去试试,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一起试试,然后把你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尝试。

幼儿把选好的材料分别放入水桶里,看看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把吸水的放一边,不吸水的放一边。幼儿讲述,老师记在黑板上。

——老师指导和提示幼儿记录,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无意识行为。

其间,老师可以不断总结:原来有的材料吸水,有的材料不吸水。

三、幼儿体验后,说一说。

(1)老师:我们来看吸水的物体中,哪些能挤出水来,哪些不能挤出水来。鼓励幼儿边说边做。(2)(让幼儿把水桶的海绵拿出来,并让他们挤一挤。)

幼儿:海绵里可以挤出水来。

幼儿:粉笔挤不出水来。

老师:为什么海绵和粉笔都吸水,但海绵吸水后可以挤出水来,而粉笔却不能?

幼儿:那是因为海绵是软的,而粉笔比海绵硬,所以挤不出水来。

(让幼儿把这一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把水桶里的粉笔拿出来挤一下。)

——老师通过幼儿的回答来总结:原来有的物品可以吸水,之后还可以挤出来;有的物品吸水后却挤不出水来。比如海绵和粉笔。

四、重复实验。

幼儿自由的选择材料,把吸水的物体,能挤出水来的放一边,不能挤出水来的放一边。

老师:泡沫会吸水吗?可以挤出水来吗?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泡沫不能吸水,所以也挤不出水来。

幼儿甲:铁块不能吸水,也挤不出水来。

幼儿乙:卫生纸能吸水,也可以挤出水来。

幼儿丙:木头可以吸水,但是挤不出水来。

——在了解物体的吸水现象中,认识更广阔的能吸水与不能吸水的物体。

五、引发继续发现。

老师:有些物体可以通过形变挤出水来,而有些物体不能发生大的形变。你们要是喜欢,可以继续去观察、发现。

活动延伸:

拿两个水桶,其中一个桶装上水,让小朋友运用材料把水转向另一个桶里,分组比赛,哪组先取完哪组获胜。

活动反思

科学都是源于生活,我们所做的只是引导孩子来发现科学、探索科学,并将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让科学来为我们更好地服务。通过这次的科学吸水小实验,孩子们初步理解了并在操作中知道哪些物体吸水,哪些物体不吸水,并学习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大家分享。

可是在活动中的确出现了问题,在前一阶段的猜想环节,有些拖沓,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把这一环节简化一下,对课程的后一段活动会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让孩子们操作的时间更加充裕。孩子们在自行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很兴奋,积极性也特别高,在探索中有的幼儿能积极与同伴一起进行探索与发现,在过程中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也要谨记这一点,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科学,在成功中感受快乐。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大班科学课件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