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指导
科学领域核心经验的获得途径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围绕着科学探究、科学思考以及动手制作能力展开,核心概念获得的途径有的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获得,有的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获得,有的需要动手操作实验获得,有的需要通过成人的讲述和演示获得。
途径一:一日生活中学会发现和观察
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集体科学教育活动、区域科学活幼,科学实验活动等,在这些教育形式中。最灵活的就是一日生活中的科学核心经验的感知和发现。
教师要尝试去发现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契机,并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当教师遇到幼儿提出“为什么”的时候,正是幼儿对科学表象最感兴趣的时刻。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天空中变幻多端的云彩很好奇,为什么云彩一会儿像一座雄伟的城堡,一会儿像一条蜿挺的河流等。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
可带领幼儿观察云彩的变化、并围绕着“云彩是怎么产生的”"云彩是如何运动的”云彩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等展开设计“云彩”主题科学活动,进一步延伸到云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可以在班级里设计一个“小小天气预报员”的活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教师要抓住这些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将其扩展生成,引导他们去积极学习、主动建构,这对幼儿掌握科学核心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和观察是幼儿获取直接经验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能够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教师要鼓励幼儿观察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而展开对科学现象的探究。
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就是科学探究,探究的内容应是幼儿身边的常见的一些现象,如纸吸水特性的探究,就是孩子们天天接触到的物品。
途径二: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探究
区域活动可以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意义的延伸和补充,幼儿园的科学区可以提供很多集体活动中不便操作的材料供幼儿选用。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空间以及操作材料,针对一定的科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得一些科学经验,并能自觉地用科学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科学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当的投放材料,橡皮筋、弹簧-弹力、水槽、石头、纸片-浮力,磁铁、铁铅笔盒、塑料尺子-磁力,重物、羽毛-重力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探究,幼儿能够获得力学的相关经验;还可以投放一些镜子、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等,幼儿能够探究到光的神奇之处;幼儿通过对植物区的观察,会获得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还有阳光的经验,除了在专门的科学区获得核心经验之外,其他区域也可以帮助幼儿获取科学经验,幼儿会在美工区能获取到红色和绿色混合到一起会变成紫色的经验;在生活区会获取到热水冒出的热气会变成蒸馏水的经验;在建构区会获取到圆形的轮子能够让汽车跑得更快的经验等。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的“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应考虑到幼儿科学核心经验发展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将主动权交给幼儿,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和发现。
途径三:科学小实验验证道理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通过科学小实验而明白的科学道理会让幼儿记忆犹新,难以忘却。
该阶段的科学实践主要体现在科学小实验上,而科学小实验的组织形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
方案为主,以需要的材料和设备为辅,带领幼儿在科学活动上一起观察、制作、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如:“感知弹力”这个实验中,教师将橡皮筋、海绵、麻绳、小木块四样物品放置在操作台上,请幼儿对这些物体进行挤压、拉伸的操作。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最终幼儿发现,有弹力的物体具有经过外力改变形状后,可以再次恢复原状的特点。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盖奎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如,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发现,一起想办法收集资料和验证猜测。
2.幼儿数学认知核心经验获得途径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渗透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育有看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是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环境和活动以启发、引导幼儿发展。同时以数学知识为纬度,幼儿年龄段为经度,经纬交叉产生的幼儿数学核心经验。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核心经验设计实施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活动形式,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之外,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其他领域活动也能够帮助幼儿获取数学核心经验。
途径一:操作实物获取数学经验
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达到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