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美术领域指导-美术手工教学活动指导具体内容

所属分类:大班社会教案 发布时间:2025-04-15 18:29:01
将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球状物,放在手心中,用两手掌拍压,可做成饼干、花卷、车轮等泥工作品。

幼儿园美术领域指导

美术手工教学活动指导具体内容

一、幼儿美术手工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手工活动的内容

² 泥工:命题泥工、意愿泥工、彩塑等。

² 纸工:折纸、粘贴、撕贴、剪贴等。

² 自制玩具:纸制、泥制、其他材料制作玩具。

1.认识手工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1)认识手工活动工具,例如:剪刀、泥工板、切片刀、辅助材料等。

2)认识手工活动材料: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和块状材料。

 点状材料主要有:珠子、沙子、纽扣、种子等,点状材料可用作于作品完成后的装饰,也可通过串连、拼贴、镶嵌等方法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

 线状材料主要有:绳子、线、纸条、橡皮筋、电线、吸管、树枝等。线状材料可通过编织、盘绕、拼贴、插接等方法来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

面状材料主要有:塑料片、纸、纸盘、布、木板、铁片、树叶等。面状材料可通过撕、折、卷、粘贴等方法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

 块状材料主要有:盒子、瓶子、球体、水果、蔬菜、纸杯、泥块、石块等,块状材料主要通过塑造、雕刻、组合、挖、剪、拼接等方法制作成立体的作品。

2.学习手工的基本制作方法:泥工、纸工、自制玩具

1)泥工的基本制作技法

 团圆:将泥放在手心中,两手配合来回转动团成球状物,可制成苹果、小球、珠子等泥工作品。

 搓长:将泥放在手心中,两手合拢,前后搓动成圆柱形,可搓成面条、麻花、胡萝卜等泥工作品。

 压扁:将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球状物,放在手心中,用两手掌拍压,可做成饼干、花卷、车轮等泥工作品。

 :用拇指和食指,互相配合进行捏泥的方法,它能捏出物体的细部。例如:捏动物的耳朵、嘴巴,器物的边缘等。

 挖:将初步制成的物体用手指按压成小坑,或是用工具将中间泥挖去,可制成水果、碗、盆等泥工作品。

 嵌接:将团、搓、捏、拉出的物体细部用连接物(牙签、火柴梗等)组合成一体的方法,有粘接(橡皮泥直接粘结)和棒接(牙签、火柴梗等)两种方法。凡是嵌接的物体上半部分较重时必须用棒接。

 分泥:

用目测方法将大块的泥,按照塑造物不同比例的需要,分成大小不同的泥块,进行塑造。

拉:将整块泥中,按照物体的结构伸拉出各部位。

2)纸工的基本制作技法

 折纸

ü 对边折:将纸的两个边对称折叠。

ü 对角折:将纸的相对的两角对齐折叠。

ü 双正方形折:先将纸对边折,再根据中线,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折成三角形,然后从中间捋开、压平。

ü 双三角形:先将纸对角折,再根据中线,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折成正方形,然后从中间捋开、压平。

ü 菱形折:先将纸折成正方形,再根据中线,将开口端的四个边向内折叠,然后向下拉成菱形。

ü 组合折:由数张纸折成相同或不相同的物体形象,再将它们衔接起来,构成更复杂的造型,例如:宝塔即是组合折。

 剪、撕

ü 目测剪、撕:是幼儿用目测在没有任何痕迹的面状材料上剪或撕出形象的方法,幼儿用目测方法剪或撕出的形象大多是一些具有简洁轮廓线的物体。

ü 沿轮廓线剪、撕:是幼儿根据已有的轮廓线来剪、撕出所需形象的方法。轮廓线可以是纸上现成的,也可以是教师或幼儿事先在纸上画好的。

ü 折叠剪、撕:是将纸经折叠后剪、撕出所需形象的方法。

 粘贴:是把现成的纸形或几何图形或自然物贴在纸的适当位置上,表现物体形象的造型活动。

ü 图形粘贴:把从图书、杂志等上面剪下的实物图形,经过重新组织,拼贴成画。(一般由教师将实物图形提供给小班幼儿)

ü 几何图形粘贴:用色纸剪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拼贴出新的图像。

ü 自然物粘贴:把各种植物的叶子或其它废弃物,如:蛋壳、瓜子壳等,粘贴在衬纸上,形成新的图像,或拼贴成画。

3)废旧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弯曲:是将纸卷曲,成为圆柱体、圆锥体等的方法。常用的弯曲有以下三种:

ü 用圆木棒或笔把纸卷在上面,使纸定型,放开后在纸圈内垫衬物体,再加压黏合。

ü 用手拿住纸的两端在桌边棱角上来回拉动,使纸弯曲再黏合。

ü 把较小的纸边放在手掌上,用铅笔刮压使之弯曲。

 连接:用浆糊、胶水粘贴是连接纸的最简易方法。用乳胶可以黏连竹、木、自然材料等;布制品可用针、线缝合;空箱、厚纸板等可用胶带或订书机接合;可用橡皮泥黏连不同的材料。

二、幼儿美术手工教育活动的目标

1.幼儿美术手工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并学习大胆地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创造性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和立体的手工作品。

2)引导幼儿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

兴趣。

3)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2.幼儿美术手工教育活动各年龄段发展目标

目标

小班

中班

大班

 

认知目标

1.初步熟悉泥工、纸工等材料、工具。

2.了解泥的可塑性质

3.了解纸的性质。

1.进一步熟悉泥工、

纸工及自制玩具的工

具和材料

 

1. 了解各种纸张的不同性

质,知道不同性质的纸张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2. 对自制玩具的材料加以

分类,以获得选择、收集这些材料的经验。

情感目标

1. 通过玩泥、撕纸

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1. 通过泥工、纸工及

自制工具活动积极投入手工作品的创作,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1. 体验综合运用不同手工

材料制作作品的快乐。

2. 喜欢用手工表达自己的

想法和情感。

 

 

 

1. 正确使用剪刀剪出

 

1. 用泥塑造人物、动物等较

 

 

技能目标

1.掌握泥工中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能。

2.学习撕纸、粘贴,

初步撕出简单形状

并粘贴成画。

3. 初步学会用自然

材料(石子、豆子、树叶等)拼贴造型。

4. 学会用印章、纸

团、木块等材料蘸上颜色在纸上敲印。

方形、圆形、三角形及组合形体,并拼贴成画。

2.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

能,折出简单的玩具。

3. 学习用泥塑造物体

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4. 掌握撕纸的基本技

能,撕出简单的物体轮廓。

复杂结构的形体,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和细节

2. 能集体分工合作塑造群

像,表现某一主题或场面。

3.能用各种纸张制作立体玩具。

4.能用无毒、安全的废旧材

料制作玩具并加以装饰。

创造目标

1. 能大胆运用印

章、纸团、木块等在纸上按意愿压印。

1.能大胆地用泥按意愿塑造;

2.能大胆地用纸按意

愿撕、剪出各种物体

轮廓。

1. 能综合运用剪、折、撕、

粘、连接等技能,独立设计制作玩具。

 

三、幼儿美术手工教育活动前的准备

1.制定美术手工教育活动指导计划

1)依据幼儿手工活动的教育目标,明确希望通过手工教育活动的表现与学习使幼儿获得什么的具体结果。

2)在完成每一次的手工活动中,需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掌握什么。

3)具体分析手工活动教学的内容,了解幼儿需要掌握的程度和水平以及需要的条件。

4)幼儿手工学习的内容依据幼儿的能力、年龄特征等指标,制定计划时排定先后顺序。

2.选择活动内容

1)根据学科知识:工具材料的知识、审美知识。

2)根据技能:对材料与工具的运用。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生活经验、智力技能、认知策略等。

3.制定美术手工教学活动教案(附小中大班教案范例三篇)

1)确定活动名称:明确活动的内容,即要学什么?根据材料、命题、和表现的内容制订活动名称。例如:折纸活动《哈巴狗》、泥工活动《串糖葫芦》,还可以把几种技能串联在一起开展活动,例如:折纸粘贴、剪纸粘贴等。

2)确定目标

活动目标制定的角度要统一

 一个活动中目标内容都要从教师角度或幼儿角度出发。

例如:大班手工活动剪窗花的目标是:

① 感受剪纸作品的夸张变形的造型,了解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② 学习用折叠剪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窗花。

 该活动目标是统一从幼儿角度入手来表述的,目前教师大多从幼儿角度来制定活动目标。

目标的制定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把幼儿原有的水平与新活动提出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考虑,使活动目标既适应幼儿已有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幼儿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教师在制定发展幼儿能力的目标同时,还要发展幼儿的学习、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大班环保手工活动《纸盒大变身》,幼儿在之前见过古装剧里的帽子,还见过塑料瓶子制作帽子的范例,在制定目标时提出:启发幼儿尝试用剪、贴等技能将纸盒变成帽子;还有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发展的目标,提出: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体验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活动目标系统性

 目标应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和创造目标,制定目标时要综合、系统地体现这四个目标,同时不能过分强化某一个目标。

四个目标不是单一罗列,一个目标可以涵盖技能、认知、情感目标。例如:大班编织活动《编围脖》① 学习用毛线和纸盒进行缠绕编织,尝试两两合作。② 对毛线和纸盒的缠绕编织方法感兴趣,体验编成围脖的成功感。

目标要有可操作性,目标的表达要具体,不空泛、不笼统。例如:大班手工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学习用彩泥塑造人物”、“引导幼儿恰当地使用辅助材料和工具”、“培养幼儿的形象力和创造力”。此目标是从教师角度出发,但没有体现具体的行为,怎样落实对幼儿的培养等。可以调整为:“引导幼儿将彩泥团圆、搓、压成球体、长方体等,组合成自己设计的人物”、“引导幼儿学习用彩色纸、小棒、牙签等辅助材料装饰自己塑造的人物”。

4.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与本次活动有关的,支持幼儿学习的图片、范例等。

 视频、音乐、音响:根据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视频与音乐,帮助幼儿直观感受与欣赏。

 工具与材料。(材料要多准备一些,以防损坏)

 准备好幼儿的座位:根据活动内容选择摆放。

2)教师经验准备

 教师自身美术素质的准备:手工制作、指导等技能。

 本次教学活动技能的准备:计划中涉及的技能教师要反复练习,体会其中的重点与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示范与指导。

3)幼儿经验准备

 幼儿的手工技能是平时的练习,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水平。

通过观看图片、讲故事、外出参观、大自然观察等方法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例如:制作风车、风筝、陀螺前,可以结合科学活动、生活经验感知,引导幼儿了解风力、重力的原理,知识经验的准备为手工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5.活动过程:按照功能结构可分为: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应有效地将幼儿

的情绪调动起来,用时不易过长,此环节占总时间的15﹪左右。

 韵律活动导入:按本节活动的内容进行韵律活动。例如:小班折纸粘贴《哈巴狗》,播放《哈巴狗》的音乐引导幼儿进行韵律表现,活跃气氛。

 故事、诗歌、歌曲导入等,例如:剪纸粘贴《小猪盖房子》,教师通过故事《三只小猪》引入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运用多种材料粘贴装饰《小蝌蚪找妈妈》情景画面,通过欣赏歌曲《过新年》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了解新年时如何装饰环境,引出做灯笼的手工制作活动等。

 2)基本部分:操作、动手与学习环节,此环节占总时间的75﹪。

完成活动的主要目标,在引入教学活动内容后,引导幼儿通过欣赏、观察、示范演示等方法,根据活动主题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小班、中班活动以个体为主,中班后期、大班在活动中运用集体、分组、个别等方法开展活动。

 教师指导: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注意个体差异。

 展示评价手工作品:

ü 幼儿自评:怎样掌握了剪、捏的方法;在剪拼贴活动中怎样摆    造型等。

ü 幼儿互评:有自己的方法及发现同伴好的方法。

ü 小班幼儿展示作品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评价。

ü 教师评价:过程中的评价与指导、完成作品后的评价,提升幼儿的经验。

3)结束部分:一般用时较短,占总时间的10﹪。

 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引导幼儿整理材料与工具并放回原处,将手工作品放到指定地方,整理垃圾。(在桌上放自制的废品收纳盒)

自然结束、音乐律动结束等。

4)活动延伸

 设置手工展示台,方便每次手工活动后进行展示。

 创设未完成作品区域,引导幼儿将作品收好,以便区域活动时将自己的作品完成。

将手工制作步骤图、范例等投放到美工区域,方便幼儿进行制作。

四、美术手工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

1.围绕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1)重点:是指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首先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例如:运用团圆、压扁的技能制作饼干;引导幼儿学会沿图形轮廓剪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运用工具;认识不同的材料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制作等。

2)难点:在活动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教育活动中幼儿容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例如泥工小熊,难点是将头、四肢与躯干连接;制作风筝骨架中心的测量;中班幼儿剪轮廓如何光滑、不粗糙等不同活动不同的难点。

2.幼儿手工教学活动设计内容的要求

1)充分考虑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程度及欣赏事物的能力。

2)手工活动主题要贴近生活,应足够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3)内容丰富不单一,一个活动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幼

儿的学习愿望。

3.幼儿手工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选择的手工教育内容应使美术教育不同方

面的内容、其他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

2)系统性原则:手工活动内容安排要有序,由易到难,由

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逐步深化。

3)适应化原则:手工教育活动内容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

础、以幼儿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

4. 教学活动时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教学活动的时间

² 小班15—20分钟。

² 中班20—25分钟。

² 大班25—30分钟。

- 全文完 -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