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日常管理
一、幼儿日常管理
1.对幼儿群体的管理:
主要关注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常规培养、生活护理等方面。具体来说:一日生活制度、交接班工作、幼儿考勤记录等内容。
(1)重点解析:交接班工作
交接班工作是一日生活制度中重要的环节,体现了上下午教师工作的落实情况,与工作衔接情况。交接班工作从书面记录与口头陈述两方面进行。
(2)书面记录:
主要包括本班应到人数及当日实到人数;
幼儿整体的饮水量;
户外活动量
进餐量及就餐情绪
特殊儿童的特殊情况记录
服药单的填写(目前园所不支持服药)
口头陈述:把特殊儿童的特殊情况与对接教师交代清楚。
二、对幼儿个体的管理
1. 对特殊体质的幼儿的管理
(1)特殊体质包括:肥胖、视力问题、消瘦、食物过敏、高热惊厥、哮喘等。
(2)建立特殊幼儿管理档案,班长要详细、全面了解特殊幼儿信息、护理方法、近况等。例如;像肥胖儿了解近期饮食与作息;向食物过敏的家长了解幼儿过敏史,详细记录引起过敏的食物及幼儿过敏后的症状;向有高热惊厥史的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发病规律,发病症状、诱发病因,处理措施等。做好提前的预防记录,才能有效保证幼儿安全。
2. 对不同性格的幼儿管理
儿童期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期,不同的性格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如: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的要给予适当的赞赏与肯定。给些任务目标,多鼓励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小动作多,坐不住,自尊心较强的幼儿,犯错时要讲道理,避免在公众场合批评,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要倾听幼儿真实想法,正面教育。
教师要正确看待幼儿心理、行为表现,多观察、多关注、多分析,多倾听,真正成为幼儿的朋友老师。
三、对特殊事件中幼儿的管理
在游戏、生活中,幼儿间常常发生不愉快的争吵、矛盾,当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与适当的引导与支持,在解决问题冲突时,学会识别冲突点,倾听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寻找满意的解决方法。
(1)解决冲突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通过观察,决定介入时机。
步骤二:安抚幼儿情绪,不武断定论是非对错,倾听幼儿想法。
步骤三:培养幼儿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特殊“幼儿的管理
所谓“特殊”幼儿,是指在智力、情绪、肢体、行为、语言等方面与一般儿童存在显著差距的幼儿。面对这些幼儿,班长要多花时间与心思引导与照顾,还要兼顾其他幼儿正常活动。班长要做到两点:
与班级教师进行沟通,保证幼儿进行正常活动。
与班级幼儿进行交流,让他们学会接纳与原谅。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