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指导
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共同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以下几种活动适合采用集体型数学教学活动。
1)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学符号等。
2)新的数学活动,教师需要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讲解、演示,
让幼儿明确在活动时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
3)幼儿难以独自发现和感知的数学关系问题,需要教师设
计一定的情景,指导幼儿去观察,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最后让幼儿学习解决问题,了解并体验到某一数学关系。
4)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已获得的感性经验,通过整理
和归纳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形成一定的结构。
2.小组活动
幼儿操作数学材料、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小组活动的内容应多元化,使幼儿获得多种数学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
3)同一知识内容,可选择多样的材料组织活动,从而使幼
儿对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能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
3.个别指导:
1)教师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真正地做到为教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教师巧妙地利用幼儿的兴趣,选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游戏
方式,不使幼儿产生厌倦,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绪中学到知识。
3)巧妙利用游戏材料进行知识迁移进行个别教育。
二、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
1.操作法
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操作、摆弄提供的材料,并在与材
料相互作用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法是幼
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2.游戏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包括:情节的游戏、运用感官进行的游戏、口头游戏、竞赛游戏等。
3.演示讲解法
是最直观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将实物、教具和学具展示给幼儿,或者通过示范的动作来说明所要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规则,使幼儿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一种方法。
4.观察、比较法
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的一种方法。
5.启发探索法
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
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它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