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指导
数学领域核心经验的获得途径
- 文案 -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渗透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是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环境和活动以启发、引导幼儿发展。同时以数学知识为纬度,幼儿年龄段为经度,经纬交叉产生的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核心经验设计实施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活动形式,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之外,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其他领域活动也能够帮助幼儿获取数学核心经验。
途径一:操作实物获取数学经验
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达到知识的内化,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如,对数字“6”的认识,教师告诉幼儿这个数字是6,并出示6个实物,点
数给他看,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已经掌握了“6”的概念。幼儿只有在对6个物体的反复摆弄中,才能把数字“6”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米、理解“6”是所有6样东西的集合,真正理解“6”的含义。
操作是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手段之一。学前阶段幼儿处于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对于抽象知识的认识从动作开始是符合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指导幼儿如何操作、何时操作,操作是为了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所以一般情况下,将幼儿的操作放在新知识获取之前。
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形成概念。只有这样,幼儿才能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知识、发现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学具、材料,要让幼儿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认真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在幼儿操作之后,要让幼儿充分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
只有这样,幼儿的操作才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途径二:探索发现生活环境中的数学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情景和故事,而且这些情景通常都是反复地、经常地发生,对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就餐之前,教师可以请幼儿为小朋友们“服务”,分发餐具,需要幼儿掌握的是视数、群数,发放与班级幼儿数量对等的餐具;生活区,教师可以请幼儿将毛巾叠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请幼儿观察车辆的车牌号码,发现它们的规律;知道自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个单元;去超市购物时候,能够读出价格,并且会使用人民币;能讲出父母的电话号码等。生活环境中的数学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获得,并且比较有趣,多与少、大与小、宽与窄等这些数学概念基本都是幼儿在专门数学活动之外掌握的,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师不加帮助的情况下,幼儿能够自主的寻求解决办法,但是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幼儿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必须在教师不断地、耐心地指导下进行探索,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日生活中有很多奥机可以引导幼儿认识数字,分辨图形,渗透的进行数学教育,掌握数学核心概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
会,抓住那些随机发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机会,提供给幼儿一个轻松的、自由的学习空间。
途径三:游戏活动中的数学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游戏中的规则和动作可以渗透数学知识和技能。游戏中隐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幼儿能够在玩中学,让数学活动不再是写写算算,而是变得更加有趣。
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是任何活动的价值都无法替代的,它能够让数学活动和其他领域活动融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在整合的、生活化的、具体的情境问题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相对应的数学概念。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