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教师培养幼儿午睡好习惯
(讲义)
一、幼儿午睡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季节的变化及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因此,午睡对幼儿来说很重要,至少有四方面的好处:
1、有助于成长发育:
² 学龄前幼儿,身体出于快速成长阶段,在幼儿睡觉时,身体会分泌出生长激素,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坚持让幼儿午睡,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可以让幼儿长得更高。
2、补充幼儿的体能:
² 有人说幼儿精力是无限的,但其实幼儿白天过于疲劳会导致晚上睡觉不安稳。如果白天午觉睡得好,就可以消除一个上午的疲劳,补充幼儿的体能,保证下午的精力充沛,积极参与下午的活动及游戏。
3、有助于记忆力:
² 美国一所大学曾经做过实验,发现虽然午睡后的幼儿记忆力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没有午睡的幼儿记忆力模糊程度明显。幼儿时期的记忆力有限,通过午睡可以助力幼儿巩固记忆力。
4、培养专注力:
² 午睡能缓解幼儿疲劳,到了下午的时间能够更有精神。如果幼儿午睡过后有充足的精力,那么在参与各种活动中会更有专注力,更容易学到东西、获取知识。
二、教师培养幼儿午睡习惯的准备
1、提高认识:
² 幼儿园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教师能正确认识幼儿午睡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从思想上认识幼儿午睡的重要性,并做好午睡的看护工作。
2、完善午睡管理细则:
² 幼儿园应制定班级教师午睡看护的规范要求,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并要求严格遵照执行,做到既有标准要求,又有监督检查。
3、制订应急预案:
² 幼儿园为了提高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幼儿午睡容易
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安排保健医生进行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和保育员学习些简单的医学急救常识。比如:什么是幼儿的异常情况?如何观察?遇到异常情况时,在保健医到来之前,保教人员应如何正确处理等。
4、建立班级午睡交接记录:
² 在班级的午睡交接记录中,教师除了要交接当天幼儿出席人数,还要交接家长送孩子入园时的特别交待,交接生病幼儿的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相互交接的教师要做好记录和签字,确保无遗漏。
三、幼儿午睡习惯的养成
1、养成睡前准备习惯:
² 午餐后教师不带幼儿做剧烈运动,防止出现消化与吸收方面的问题,消化不良则会引起幼儿肚子疼等不良现象,并且还会激发幼儿高涨的情绪,使其一直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不利于幼儿尽快的进入睡眠。所以幼儿在午睡时需要以静为主,制定合理的睡前准备活动,例如:散步、听音乐、听故事等,进而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
² 提醒幼儿睡前入厕,由于午睡时间较长,避免幼儿在长时间的午睡中出现大小便情况,进而减少幼儿尿床的现象。
2、营造良好午睡环境:
² 睡眠室环境应保持安静,例如:说笑声、敲打声、吵闹声等不利
于幼儿睡眠的声音需禁止。同时睡眠室温度应适宜,适宜的温度能促进幼儿的睡眠质量。
² 时刻保持睡眠室内空气流畅也很重要。
² 确保睡眠室光线,窗帘需选择遮光效果好、透气性好、无污染的布料,为幼儿创设昏暗的环境来帮助幼儿更好的睡眠。
3、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姿:
² 正确睡姿是保证幼儿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幼儿身体以及骨骼正常发育有着直接的关联。俯卧会压迫心脏造成血液不循环,而侧卧同样会影响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蒙头睡会使幼儿呼吸不顺畅以及空气不流通,容易做噩梦受到惊吓,不利于幼儿正常健康的成长。
² 因此,教师应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姿,以便保证幼儿睡眠质量,可有效提高幼儿骨骼的生长与发育。
4、午睡常规要求:
1) 幼儿喜欢在幼儿园午睡,能独立入睡。
2) 幼儿懂得午睡对身体有益,养成按时午睡的习惯。
3) 幼儿知道脱衣入睡舒服,能正确穿脱衣服、鞋袜。
4) 幼儿入睡时盖好被子,避免着凉,保持安静,尽快入睡。
5) 幼儿知道正确的睡姿有益健康,入睡时能保持睡姿正确。
6) 幼儿睡醒后不打扰同伴。
7) 幼儿有便意、身体不适或发现同伴有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告诉老师。
幼儿能按时起床,不拖拉,不磨蹭,逐渐学会整理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