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指南》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根据《指南》要求,本着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结合本班幼儿情况及主题活动《一粒种子》,活动初期幼儿通过播种向日葵,对种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种植和培育活动。某一天的加餐环节中,一名幼儿对老师说:“老师我不吃火果!”“为什么啊?”幼儿边挑火龙果的种子边说:“里面都是籽!我不吃。”其他幼儿就问:“老师这个火龙果种子可不可以种植啊?”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本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不同水果、蔬菜的种子,了解种子藏在哪里,知道种子的用途。
2.尝试种植种子,掌握种植方法。
3.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究,体验种植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了解部分水果和蔬菜的种子藏在那里,知道种子的用途。
难点:幼儿掌握种子的正确种植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常见水果和蔬菜。物质准备:
1.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含有种子的水果和蔬菜。(如:豆角、菜椒、火龙果、草莓、玉米等)
2.塑料小刀、置物筐、酸奶盒、小镊子、浇水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种植区,让幼儿观察已经种植的蔬菜。
师:“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种植的向日葵和蔬菜是不是已经长得很高了,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哪些是种的种子,哪些是种的小苗苗啊?”
幼儿:“向日葵种的是种子,西红柿、豆角、辣椒、茄子种的是苗”
师:“非常好,向日葵种植的是种子,哪位小朋友知道向日葵的种子藏在哪里?”幼儿:“向日葵的种子在他的大花里。”
师:“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许多的水果和蔬菜,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他们的种子在哪里吧!”
(二)自主探索
师:“今天将分为五组进行探索活动,每组由老师指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内的分工合作。”
教师分组并且选出小组长
师:“现在由每组小组长领取活动材料,领取之后带领组员选择场地活动,进行自主探索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种子藏在那里了,注意安全。”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个别小朋友进行重点指导。
师:“将自己找到的种子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酸奶盒中,垃圾放到垃圾桶,注意卫生。”

(三)总结分享
幼儿分享探索成果,幼儿自己总结,教师辅助。
师:“现在请小朋友为我们分享,他找到了什么水果或者蔬菜的种子,种子是长什么样子的?”
师:“这位小朋友说豆角的种子藏在豆角的小肚子里,是圆圆的、绿色的······,苹果的种子也在里面,草莓的种子在外面长着······”
(四)种植活动
师:“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种子去种植吧!互相帮助和交流一下种植方式,种植好了放到咱们班的试验田中。”活动在种植过程中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探究为什么有的植物发芽了,有的植物没发芽,是种植方式不对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后期继续探索。
活动总结
活动地点选择户外种植区,使幼儿融入自然的环境。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提出问题,集 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好奇心。在找种子过程中,让幼儿猜一猜种子藏在哪里 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分组进行活动,小组长负责制,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及合作能 力。分享总结过程中,幼儿展示找到的种子,交流找到的方法,因为幼儿亲历搜集、实际 操作,学习氛围浓厚,发言较为激烈。幼儿在交流分享中,掌握找到种子的途径和方法。 在亲身体验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
活动中,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活动,让幼儿在实物操作中自主探索种子藏在哪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性,过程中认识各类种子。相比让幼儿对着照片认识各种水果和蔬菜的种子所获得的经验更为丰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入手,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使活动目标有效的达成。活动以自主探索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发现各种种子的不同,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的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