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1.增强动手能力。让幼儿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观察、描绘事物的外形特征。
2.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绘画、涂色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
4.引导幼儿在“口罩”活动中更加全面的认识到“疫情”危害以及保护自己的方法。
5.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强化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关心爱护他人的意识。
课程脉络
(一)认识口罩的基本构造
(二)口罩的种类
(三)口罩的透气性
(四)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
(五)运用绘画方式设计漂亮的口罩
(六)五大领域开展活动
课程实施过程
(一)认识口罩的基本构造
(1)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口罩”,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
(2)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口罩,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3)幼儿自行描述口罩的基本构造,教师总结
(二) 口罩的种类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进行讨论并回答:口罩有哪些种类?
(2)教师出示几种口罩实物,给幼儿进行展示
(3)口罩共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纱布口罩,是生活中较常见的,材料是由棉布构成,有一定的隔离效果,主要是通过棉布的组成结构来达到主要作用。
医用口罩,主要运用在医院,消毒场所,特点也 非常明显,大部分是- -次性的,主要是阻挡病菌。
PM2.5口罩,是专门用来过滤PM2.5微粒的,随着雾霾污染天气的频繁,在日常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
卡通口罩虽然很漂亮,但它用的材料通常含有化学成分,对身体不好。
(三)口罩的透气性
(1)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类型的口罩
(2)幼儿分别进行试戴、讨论探索不同口罩的透气性
(3)幼儿进行“口罩透气实验”,感受不同口罩的透气性并记录
(4)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
(四)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
(1)请个别幼儿进行口罩佩戴“示范”,并请其他幼儿观察
(2)幼儿自由讨论并给“示范”的幼儿纠错
(3)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并演示:
平展口罩。
双手平拉推向面部,捏紧鼻夹使口罩紧贴面部。
左手按住口罩,右手将护绳绕在耳根部。
右手按住口罩,左手将护绳绕向耳根部。
双手上下拉口边沿,使其盖至眼下和下巴。
(4)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配戴前先洗手。
摘戴口罩前,要保持双手洁净,尽量不要触碰口罩内侧,以免手上的细菌污染口罩。
口罩每隔4小时更换1次。
佩戴面纱口罩要及时清洗,并且高温消毒后晾晒,最好在阳光下晒干。
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1岁以上的孩子,我们要选择口罩的大小要适宜,一定要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和脸型选择合适的口罩。口罩的颜色深色为外侧,浅色面为内侧,有鼻夹的在上方,切记不可戴反。口罩必须完全罩住鼻、口以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佩戴好后用双手食指紧压鼻梁两侧鼻夹,确保贴合皮肤,不漏气。随时观察儿童状态,儿童佩戴口罩会影响呼吸,所以一定要注意观察,随时调整。注意更换口罩,外科医用口罩建议4小时更换,医用防护口罩6-8小时更换。口罩内外不能交替使用,戴过的口罩,外层会聚集很多灰尘、细菌,而里层阻挡着呼出的细菌、唾液,因此口罩两面不宜交替使用。
(五)运用绘画的方式设计漂亮的口罩
(1)教师启发引导幼儿构思出“我的口罩”。
(2)教师绘画示范口罩的基本画法。
(3)幼儿自行绘画设计“我的口罩”,并进行装饰。
(4)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五大领域开展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口罩的秘密》
语言活动教案:《一只口罩的旅行》
健康活动教案:《小口罩、大作用》
艺术活动教案:《漂亮的口罩》
社会活动教案:《口罩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