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1. 《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 同时,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游戏中学习,让孩子爱上数学。
2.在 《指南》中又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因此本次活动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活动,包括:节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猜猜看等游戏,改变以往幼儿单一的学习模式的方式,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模式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爱上数学,运用于生活。
活动目标
1.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AABAABAAB、AABBAABBAABB
2.对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扩展与创造。
重点难点
1.对复杂模式的扩展与创造。
2.理解模式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16 个塑料杯子、8 张桌子、音乐《小宝贝》歌曲。
2. 美术区:排笔、水彩笔、剪刀、双面胶、透明胶。
益智区:飞行棋、麻将、乐高、多米诺、套索、小鱼材料。生活区:勺子、筷子、碗、杯子
衣架、吸管、高跟鞋和平底鞋。
游戏区:实木圆柱、插塑玩具(塑料人和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在传杯子的音乐游戏中感受 AAABBCAABBCAABBC 的模式
(一)杯子游戏(准备音乐:小宝贝)
1.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玩杯子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儿:回应
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提炼传杯子音乐游戏中的规律。教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幼儿:回应(拍手,拍桌,传杯子)
教师追问:“那拍了几次手?拍了几次桌子,传了几次杯子?” 幼儿:两次手,两次桌,还有一次传杯子
教师小结:“我们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进行的。”
教师:“那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再玩一次游戏。(准备好了吗)
3.播放音乐,幼儿与教师共同感知音乐游戏中的规律。
备注:歌词内容 “期待着你的回来,我的小宝贝。”幼儿就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
二、根据动作玩模式
(一)引入新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示范动作,请幼儿在动作中寻找规律并请幼儿按规律继续做动作。
(1)教师第一次提问:“看一看何老师动作里的规律是什么?”教师示范动作:(2次拍手 1 次拍腿为一组,至少连续做 3 组)
幼儿:“说出规律”(幼儿能说出教师做出来的规律 2 次拍手 1 次拍腿)教师:“请你们按照相同的规律做下去。”
幼儿按照刚刚教师的动作规律继续做下去(至少连续 3 次)
(2)教师再做一次动作,幼儿再玩一次在动作中找规律做动作的游戏。
(右脚尖点地一次,左脚尖点地一次,翘脚一次为一组。至少连续做 3 组)
(二) 个别幼儿做其他幼儿来学,引导幼儿关注动作中的模式1.教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做动作,想一想,你做的是什么动作,你的规律又是什么?”
幼 儿 : 回 应 ,( 幼 儿 做 动 作 ) 2.教师:“小朋友们看出来了吗?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什么?”幼儿 1: 拍手、跳、蹲。
备注:(当幼儿回答为一组核心单元规律的时候,教师提醒幼儿模式是 3 组或
3 组以上才能称作为模式。如:某某小朋友,你刚刚的规律是拍手、跳、蹲,然后呢?) 幼儿 2: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
当小朋友明确了模式是 3 组核心单元或 3 组以上核心单元,再次总结这位小朋友的模式动作告知其他小朋友。教师总结说:“哦,原来他的规律是,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的规律来进行的,那我们现在按照他的这个规律继续做下去吧。
(三)幼儿在圆圈舞的动作中感受身体模式(ABCABCABC)
1.教师:“刚刚的游戏小朋友们玩得特别好,现在老师还有一个动作你们看一看它又有什么规律?”(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为一组,连续做 3 组)
2.幼儿:回应,(教师的规律是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的规律)
3.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全体小朋友一起手牵手,围成一个圆圈 ,和老师一起听口令做动作,(1、2、3)口令 1 代表:迈右脚,口令 2 代表:迈左脚,口令 3 代表蹲
4.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5.幼儿:回应,一起做圆圈动作游戏
6.教师小结:原来呀,在我们的动作里、身体里、节奏里都藏着许多许多的模式
三、模式变变变
(一)识别教室里的模式(整个教室里都摆放了很多的材料,每个方位都有材料。) 教师:“ 教室里有模式吗?”
幼儿:“有”(幼儿下位观察后回位)教师:“你发现的模式在哪里?”
幼儿:“在桌子上,在地上,乐高板上等”。
(二)拓展模式 1.交代任务、提出要求
教师:“哦,原来在教室里还有这么多模式,可是老师都还没有来的及将所有的材料摆放完整。(教师在之前就把部分材料摆出不完整规律)
例如:ABC BCABC、 AABBAABBAABB ABB(幼儿填充模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选一个材料,先仔细观察,找出它的规律,再按照它的规律接着往下摆。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巡视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进行操作,找出规律并摆放出来。
教师重点观察收集:幼儿操作错误的(递增模式)、摆放较难的(乐高金字塔的递减模式,主要是立体图形),分享评讲
——错误:幼儿摆放结果(AAAABAAAABAAABAAB) 教师:“这里有问题吗?”“它的规律应该是什么”幼儿:“没有发现规律”
小结:这个的模式规律是按照 ABAABAAABAAAABAAAAAB 递增的模式
教师出示正确题目是: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 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 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
——难(乐高纵向摆放,成金字塔型)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乐高有什么规律
教师出示成品:最底层乐高摆放为 10 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二层摆放 8 格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三层摆放 6 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四层摆放 4 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五层摆放 2 个小乐高方块
教师小结:乐高金字塔是每一层递减 2 个小乐高方块,所以这个乐高金字塔是递减的模式
3.幼儿创造模式
(1)提出新任务,
教师:“你们太棒了,这次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摆放规律,待会请其他小朋友来猜,
看一看他们能不能说出你的规律。”
“你们可以一个人摆,也可以和同伴合作完成摆放,摆放出不一样的规律。”
(2)幼儿再次游戏,教师指导
结束语: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的特别棒,原来呀模式是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体动作中、声音中、玩具的摆放中都有模式
活动总结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充满游戏精神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好玩的音乐游戏和节奏游戏,让幼儿在身体动作、口头语言、韵律和视觉的协同配合下,学习理解动作模式及声音模式的核心单元与重复性;通过有趣的猜猜看游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预测验证的活动中进行模式的识别、扩展、创造与转换,生动地呈现了模式的不同表征方式和趣味课堂。在愉快的氛围中,儿童进行着专注和深度的学习,创造出一个个滋长模式、重复模式等等。